船过奉节,顺流而下,遥望瞿塘峡口,但见长江北岸高耸的山头上,有一幢幢飞檐楼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这就是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白帝城。
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由于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称,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逐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1200多年前,李白解舟启航,辞别白帝城时,可能也正是这个时间。不同的是,那时曙光初现,朝霞绚丽,饱受流放之苦的李白,忽闻赦书,惊喜交加,立即放舟东下江陵,并欣作“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抒写了自己畅快喜悦的心情。
来到白帝城,却不能不让我想起这位楚狂人,不能不让我在心中感受他当时的恣情快意。李白三次过三峡,而三次的心情不一样,从一过三峡时的“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矍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的锦绣佳句,到流放夜郎二过三峡时的“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的悲凉感叹,再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情欢悦,三峡的历程,每一次都与他个人的命运相关。他用自己丰富而曲折的经历,为白帝城,为三峡,书写了一页绚丽的华章。
在一个地方,同时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相逢,让我欣喜万分。诗人杜甫,一生漂泊流离,忧国忧民,“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他在晚年曾经寓居夔州,也是他生活较为贫困的时期,先后写了430多首诗,他多次来白帝城,登高望远,忧国伤时。此时,萧萧而下的木叶和奔腾不息的江水,在爱国诗人眼里,传达的则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杜甫是一位苦吟诗人,他的行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诗歌沉郁悲凉,表达的是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呐喊。但这样的忧患,这样的呐喊,却被绣罗衣裳中所笼罩,被金樽美酒所掩盖,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历程的,竟然是一叶在江中飘浮的小舟。好的是,他的悲秋苦病的情思,他的忧国为民的情操,已与长江之水融为一体,与巍巍青山连成一片,李白走了,他留了下来,并站立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那时的杜甫身在夔州,心望长安,面对萧条清凄的秋色,暮年多病的苦况,国家的衰败残破,不觉将现实的孤寂处境和今昔对比的哀愁交织在一起,天上地下,江流关塞,无不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秋风落叶,万木凋零,长江东去,人生若梦,但诗人虽衰老无力,其忧国之情却弥深,其“ 无力正乾坤”的苦痛也越重!
这出精彩最初是由李白导演的,杜甫也客串了其中沉郁的角色,刘备则为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因此,白帝城在人们的记忆里,显得既浪漫又现实,既轻快又沉重。
白帝城已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两位皇帝悲剧性的归宿之地,也是两代皇朝走向崩溃的象征之地。其中一位为叛逆皇帝公孙述,他曾是王莽手下的一员将军。王莽失败时,公孙述割据西南,并派兵镇守川东瞿塘峡口,又在白帝山据险筑城,不久自立为天子,号白帝。然而,公孙述这个皇帝公做了十二年,便被刘秀所杀。当地人民为纪念他,便在白帝山顶建了一座白帝庙,并供上他的塑像让后人祭祀。另一位皇帝则是刘备了,他自认为是汉室正统后代。刘备在关羽死后,一意孤行,发兵讨伐吴国,结果反被陆逊打得大败,以至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只好退守白帝城。不久,刘备病死于永安宫。临终前,他把独生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
白帝庙原为纪念公孙述而建,与刘备诸葛亮根本沾不上边。可不知始于何时,白帝庙内竟无白帝,而刘备横插一竿反成了庙里的主人,倒真是上演了一出“僭号称尊”的滑稽剧。走进白帝庙内,这种不可思议依然在许多地方可见。庙里的主要建筑明良殿,最初是祭祀公孙述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刘备的祠堂。里面不但供奉着刘备和诸葛亮的塑像,更有当年刘备托孤整个场面的再现,白帝庙早已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刘备庙。
白帝山上,建有纪念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被誉为“三峡第一碑林”的竹枝园碑廊,镶嵌有历代名人书写的三峡民歌竹枝词碑碣百余通。
在碑林中徜徉,似乎在五彩斑斓的三峡人文历史长河里遨游。
长期的流贬生活,让刘禹锡受到民间乡俗的熏陶,散落在三峡地区的竹枝词,在他的手里剪裁滋润,终于在文坛上吐露出芳华。与刘禹锡同时代,对竹枝词颇有兴趣的还有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知枝词(之一)》写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响处,寒猿喑鸟一时啼。令人感慨万端,潸然泪下。白居易写竹枝词的时间比刘禹锡早上几年,在刘以前有许多文人唱过、写过竹枝词,但能让竹枝词步入诗坛,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的,还是功推刘禹锡,他写了两组竹枝词。几乎首首珠圆玉润,脍炙人口,特别引人注目。黄庭坚曾评价道:“刘梦得《竹枝》九首,词意高妙,元和间可以独步:道凡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
白帝城有多少三国故事,多少轶事珍闻,多少文坛风流!我真想在这条璀璨多姿的人文历史长河里尽情遨游,直至生命的永远……“万里江山留眼底,一楼风月助幽情。”著名的画家、作家、诗人、海内外的旅游者都把白帝城作为一生神往的旅游圣地。
星光下的白帝城,显得格外的沉寂和悠远。满眼森森的柏树,宛如一团团黑色的烟云,轻轻地笼罩着山崖。偶尔从山崖露出的几堵断墙残垒,看上去就像岁月的根须,教人幽思。
历史让人沉思,而时光却催人行进,我们注定无法走进过去。在一扇扇洞开的历史大门前,能让自己停留的时间真的很少。我们可以长时间坐在咖啡浓汁里,慢慢品味着虚无人生,也不愿随着诗人的吟唱,去触摸一下人类的真正灵魂。只有这时,在不停的雨中,在飘忽的风中,在一块块向上延伸的青石板上,我才任凭思绪,去追逐千年烟云,去聆听历史的足音。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