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河南函谷关】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2009-11-13 11:3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函谷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德经》的地方,也是孟尝君鸡鸣狗盗的地方。

在距今二千七百年前,诸侯割据,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各诸侯国为了据地自保,普遍都在自己的边防要地设立关塞。函谷关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函谷关是秦国固守关中根基、以便东向诸侯的东大门,也是都城咸阳的东大门。秦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三辅旧事》),既是秦人博大气魄的海口,也反映了关中大平原唯有函谷关是东界出口的实际。这一地缘关系,同样成了以后汉、唐定都长安均不可改变的现状。把守函谷关,保卫京师,意义重大;函谷关是东西交通大道的进出口,壁垒森严,叩关声急;它还是征收税款的要道。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做腻了官的老子看破红尘,弃官隐归山林,他告别繁华似锦的都城,骑青牛向着西部大山走去。老子是圣人不是凡人,五彩缤纷的光环笼罩着他。当时函谷关令尹喜朝东而望,忽见紫气冲天,便知有智者途经此处,果然老子乘青牛而过也。于是把老子拦住,在近乎强迫的情况下,令老子为他著书。《史记》上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1923年初秋,康有为从西安返回途中,曾游函谷关,为魏函谷关城楼题写“天下为公”四字。1924年8月9日,鲁迅自陕西返京途中,曾游览函谷关。1938年10月朱德总司令路经函谷关奔赴抗日前线。

说起函谷关,人们不由想起《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关于他在函谷关利用鸡鸣狗叫之技得以脱身的故事。

战国时,秦昭襄王请齐国的孟尝君来帮助治理国家,后来他听信谗言,遂又反悔,便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准备杀掉。秦泾阳君与孟尝君非常要好,听说秦王要杀孟尝君,便想用宝玉打通秦王宠妃幸姬的关节。谁知幸姬不要宝玉,非要孟尝君的那件狐白裘不可。这件用上等狐皮织成的名贵袍子,在孟尝君入秦时,就已经赠送给了秦王,现在怎么能要回呢?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献计说,可以利用狗盗的办法偷出狐白裘。这天夜里,这位门客从狗洞中爬进宫中,模仿狗叫骗过了守库人,盗出狐白裘。幸姬得到狐白裘后说服了秦王,释放了孟尝君。

慌忙逃命的孟尝君来到函谷关时,正值夜半。当时秦法规定,每天天明鸡叫时才能开关。孟尝君的一个门客灵机一动登上土台,学做鸡鸣,引得关内关外的雄鸡齐鸣。听到鸡鸣,守关的军吏打开了关门,孟尝君一行迅速出关。当秦王再次反悔派兵追赶时,孟尝君早已逃出不见踪影。后来,“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与函谷关一道流传开来。现在,函谷关西北方那座“鸡鸣台”,据说就是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的地方。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鸡鸣台不是萧萧的易水,但道理是一样的,岁月中所有的英雄都悄悄的隐逝,而千年不变的是这巍巍的山冈和滔滔的河水!鸡鸣台这是关于智慧关于忠诚的一份见证。

如今的函谷关,气势恢宏的关楼,更显昔日雄风。伫立瞻紫楼,极目远眺,烟雨迷蒙,使人陡生怀古之幽情。狭窄漫长的古道、年代久远的箭库、独具特色的鸡鸣台,凝历史沧桑,莫不使游览者流连忘返,叹古思今。

走过碑林,穿过炼丹楼,绕过鸡鸣台,沿着千年的台阶,来到了雄伟壮观的函谷关大楼前。看了古箭库,观了函谷夹铺,站在沉寂的函关古道上,想象着当年一夫挡关万夫莫克的情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古道西取长安,东到洛阳,由雨水自然冲成,人们常常用“锁”字来形容函谷关的险要!“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到长安”这个流传多年的歌谣就是说明了只要军队攻破了函谷关,那么潼关就不堪一击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战争一定会胜利。曾经宽900米的护城河如今已失去了踪迹,只能留给后人们去遐想了。

登上巍巍函谷关门楼,尽性地深呼吸,目之所及的是湛蓝的天、灼艳的日,是层层林木荫密,侧二不闻刀幌剑鸣的一个自然美景好去处。这里,可以脚踏古烽火的灰烬,目抚秦关的遗址,身倚山高谷深的苍凉,然后一眼望穿一段历史。抚摸关门上沧桑的青石,这虽然已不是当年的真实遗存,但自己依然可以感觉到岁月的脉搏与雄关的无言诉说。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昔日弥漫的烽火硝烟,早已被尘封的历史淹没和覆盖了;昨天金戈铁马的拼斗,也早已灰飞烟灭,融化在这片和平的天空下。朗朗乾坤,日月灿烂。只有那风采依旧的关楼和脚下的一方滚滚热土默默无语,似乎仍然在回味和怀念着曾经有过的潇洒与辉煌!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