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海防史上的英雄之城(2)
2010-06-25 11:10
古城由清一色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雄踞台湾海峡西岸的突出部,俯瞰万顷波涛,是我国至今完好保存的惟一名符其实的石头城堡,也是崇武旅游景观的核
古城由清一色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雄踞台湾海峡西岸的突出部,俯瞰万顷波涛,是我国至今完好保存的惟一名符其实的石头城堡,也是崇武旅游景观的核心。在这蜿蜒起伏的古老城墙上,多少人流连忘返,引发无尽的思古幽情。对于崇武来说,石头就是小城的灵魂。周长2567米的花岗岩古城墙承载着小城的历史,见证了小城的从前以来,把历史的记忆一直留到了今天。
古城既险要又壮观。我国古城众多,城址多选择在平原地带,是为保护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建。崇武城却选址于滨海险要之处。它耸立在小兜寨江湾东侧,负山控海,南临大海,东有乍山、赤山、高雷山;北有丰山、旗山;城中有莲花峰;城墙架于江口山、庵山等四个小山丘之上,依地形蜿蜒起伏,宛如一朵莲花。城址的选择,既符合“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原则,也为住城军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难怪明代以来不少来崇武的官宦文士都情不自禁地题联赋诗加以赞美。如明嘉靖年间吏部郎李恺为西门楼题联:“举酒邑南溟谁将鸣琴歌舜日;登台瞻北斗我当缙笏拜尧天”。明末司空何乔远为东门楼题联:“玄岳借名山胜镇边城乍大小,光天先出日辉明望县锦田溪”。
崇武古城是惠安石建筑技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我国现存较完好的古城,除万里长城外,还有陕西的西安城、湖北的江陵城、山西的平遥城、辽宁的兴城及山东的蓬莱水城等。但这些城墙都是采用砖块垒砌或泥土夯筑,惟独崇武城是采用当地盛产的花岗岩石作材料,因此其建筑技艺也别具一格。志载,崇武诚基宽一丈五尺(约5米),外壁连女墙高二丈一尺(约7米),内壁分二层(小部分三层)各高六尺(约2米);城墙上垛子1304个(与时驻军人数相等),厚0.4米左右,高、宽及垛口大小都不很统一。城墙上壁以规格不一的长形石块按一道横排一道竖排T字型垒砌。城墙内壁以不规则的石块或鹅卵石花砌。。作为军事建筑物,崇武城所用的石料除城门拱顶的经精细雕晟外,都只作简单的整形。这种石城虽然外观显得粗糙,但特别牢固,还能体现城堡的雄浑气势,给人以一种坚实的美感。
踏着石砌的台阶,缓缓地走上城墙。跑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着干净的绿。斑驳的城墙就是古城的典籍,徐徐的风吹过,翻过一页页史册: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平定倭乱;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崇报祠”、“元饲宫”等,都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
在崇武城倘徉,您可以看得见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可与蓝天白云相映衬,随大海波涛而起舞。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奇特风情,给古城风光增添了几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以勤劳贤惠著称。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鱼,因此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洗衣服、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可称得上全能媳妇。崇武古城还以“石雕之乡”而驰名。几百年来,这里的石雕匠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洒下辛勤汗水,他们美化了环境,点缀了江山、创造了艺术。雄姿英发的狮子、飞舞腾空的巨龙,玲珑剔透的香炉、形象逼真的影雕,包罗万有,姿态纷呈。
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处,可以望得见金沙碧水的“半月沉湾”和“西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而海岩边维妙维肖的“神龟戏水”,多彩绚丽的海螺贝壳,孤岩兀立的“峰后险石”,以及那“白鹤升天”、“狮石照晚”、“玉碧传音”等自然景观。据记载:“崇武大海中,春二、三月常蜃楼海市,如楼阁人马,千形万状,仿佛烟云之中,久之乃散”,这与山东蓬莱阁的海市蜃楼同为一种折射的自然现象。只因这种现象出现的机会很少,因而更加令人难以捉摸,更加引起人们的神往。
崇武古城,她是一座古朴雄壮的城,更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城,她永远耸立在东南沿海的疆土上,更耸立在古城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