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龙隐”西南,泸县明清龙桥群(2)

2011-06-20 09:44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萧易
泸县古称江阳,长江与沱江在县城南部汇合,境内溪河密布,水域广阔,九曲河、马溪河、龙溪河、濑溪河、大鹿溪河及其支流纵贯全县,素有川南鱼米之

  泸县古称江阳,长江与沱江在县城南部汇合,境内溪河密布,水域广阔,九曲河、马溪河、龙溪河、濑溪河、大鹿溪河及其支流纵贯全县,素有“川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与江南水乡一样,泸县明清古桥密布,不少古桥皆雕有石龙,故得名“龙桥”。直到今天,仍有141座龙桥横跨在泸县溪流河道之上,如同古老的经脉一般,串联着乡村与城镇。

铁垆滩桥建于清代,位于奇峰镇长林村8组。桥墩上龙的形象与传统形象相去甚远,展现了古代工匠非凡的创造能力。

  龙桥在中国其实并不少见,雕刻的位置、图案也不尽相同,最著名的当数河北赵县赵州桥。上世纪50年代,文物工作者修复赵州桥,在河床挖出大量隋代栏板,有双龙戏珠、双龙对穿岩穴多种造型;也有在拱券雕刻龙头的,又名吸水兽,其代表作是北京卢沟桥、八里桥,其中八里桥金刚墙上还雕有伏龙;桥墩刻龙则最为常见,诸如山东益都南阳桥,河北衡水安济桥,江苏南京上方桥,陕西西安灞陵桥、浐桥等等。重庆涪陵蔺市镇2006年因三峡工程搬迁的龙门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雕有公、母两条石龙,也是座龙桥。

苦桥子桥位于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桥长19.85米,建于明代。由于地处两河交汇之处,为了便于通船,其中一半桥面呈拱形,形成了一个曲直相连的桥面,独具匠心。摄影/张云飞

  与别处不同的是,泸县龙桥的龙无一例外都雕刻在桥墩上,建造年代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清末,尤以明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兴盛,大多建于古驿道上,基本上呈三里一座分布。桥身最长的石鸭滩龙桥长约百米,最短的仅1米左右;雕龙最多的有6条,最少的仅有1条,刻有两条的最为普遍,有83座之多。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龙桥虽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泸县龙桥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不仅独步巴蜀,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堪称古桥建筑之一大奇观,也是中国唯一的明清龙桥文化群。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