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桥在中国其实并不少见,雕刻的位置、图案也不尽相同,最著名的当数河北赵县赵州桥。上世纪50年代,文物工作者修复赵州桥,在河床挖出大量隋代栏板,有双龙戏珠、双龙对穿岩穴多种造型;也有在拱券雕刻龙头的,又名吸水兽,其代表作是北京卢沟桥、八里桥,其中八里桥金刚墙上还雕有伏龙;桥墩刻龙则最为常见,诸如山东益都南阳桥,河北衡水安济桥,江苏南京上方桥,陕西西安灞陵桥、浐桥等等。重庆涪陵蔺市镇2006年因三峡工程搬迁的龙门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雕有公、母两条石龙,也是座龙桥。
与别处不同的是,泸县龙桥的龙无一例外都雕刻在桥墩上,建造年代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清末,尤以明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兴盛,大多建于古驿道上,基本上呈三里一座分布。桥身最长的石鸭滩龙桥长约百米,最短的仅1米左右;雕龙最多的有6条,最少的仅有1条,刻有两条的最为普遍,有83座之多。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龙桥虽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泸县龙桥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不仅独步巴蜀,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堪称古桥建筑之一大奇观,也是中国唯一的明清龙桥文化群。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