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

本色饮茶,自然简约才是最美

2009-07-21 09:57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茶是众生平等的造物,茶的本色自然亲民,不矫作。在原来很长的岁月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没有先进的泡茶器具,只要有茶,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在小桥流水边,还是在

  茶当如何饮?茶友相聚,每每都被提起。想起现在各式花俏的泡饮方法,还有刻意营造的宫廷建筑、山水美景,虽然能提升品茶的趣味,却也让众多喝茶的人可望而不可及。

  茶是众生平等的造物,茶的本色自然亲民,不矫作。在原来很长的岁月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没有先进的泡茶器具,只要有茶,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在小桥流水边,还是在简陋的茶铺里,有着太多悠闲的人们都能把茶喝得写意而自在。  
  品味自然的香
  喝茶讲究意境,就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境对了,才不枉费一泡好茶。
  一直觉得古人喝茶一定充满了诗情画意。想象着沏茶的人都像《赤壁》中的小乔。纤细的指尖,姣好的面容,用葫芦瓢舀起茶水装入陶瓷碗里,送到客人面前,然后退到一旁,抚弄琴弦。喝茶时,古人的满腹诗词也随着茶意渗出,一时间,诗性盎然,茶意浓浓。
  我也要品一番那简单却充满诗意的茶香。
  约几位茶友,避开繁华的闹市,寻一晚如水的夜色,找到一处农家。可以点上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小油灯是用铁皮制成的,表面涂了一层褐红色的防锈漆。火光摇曳,和着泉水煮开沸腾的热气,犹如云雾中跳动的精灵。茶桌是一尊石磨。那是旧时用来研磨稻谷大豆的,凹凸不平的磨面刻印着时间的痕迹,而我们乘着时光隧道,依稀闻见那悠远的谷物的芬芳。
  从漆色斑驳的米斗中取出茶叶,用一把大只的瓷器茶壶泡上,茶水从茶壶的盖口下满溢而出。顺着凹槽流下,混着阵阵山石与清茶的香,我们就像农家收获粮食般欣喜。再摆上几把吱呀作响的木椅,几片麻绳编的杯垫,回归一种最原始朴素的美。
  也可以找一间古老的四合院,院里必定有一眼水质极好的井。古老的四合院里格局依旧,雕花门窗仍然古意盎然,年久的轮廓和厅堂里的木椅衬出了一种历史的味道,从四合院的天井里抬头就可以看见繁星点点。一直觉得茶是清新平易的东西,人们认为喝茶也该有个平易的场所,是那种绝对平民化的地方,两间老房子,土墙灰瓦的,再摆上两张矮脚的、桌面上还刻着楚河汉界的木桌,往老式的凳子上一坐,转眼就是半个夜晚。
  告别白天繁闹的车水马龙。透过夜的朦胧,还原茶最朴实无华的本色,品味那份最清心自然的香。  
  随心饮茶 自得其乐 
  常有茶友提及。喝茶一定要讲究,不同的茶就非得用不同的喝法,铁观音当如何如何。武夷岩茶又当如何如何,普洱茶又当如何如何。往往就有争议。甲君认为得这么喝。可乙君认为得那么喝,各抒己见。又或因一泡茶的好坏争论,直至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喝茶是个人行为。个人口味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何来对错?好比川菜,麻辣非常,川人食之。大汗淋漓,大呼过瘾。若我见到那么一大堆的花椒辣椒就觉得头皮发麻,吃下去更是涕泪横流。痛苦不堪。菜并无二致,但因个体口味差异甚大,效果就截然不同。吃菜如此,饮茶亦然。口味清淡的人泡茶就通常下茶较少或者出汤较快,自己喝着非常适口,口味重的人喝了就觉得不过瘾,这都是个人口味不同造成的,无所谓对错。可能有朋友要说,专业人员评茶,茶水比、冲泡时间都是有严格规定的。的确如此,但茶叶审评的规定是为专业人员而设,只为利于审评人员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专业人员,这是工作,而对多数消费者而言,饮茶是爱好,只为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何必用专业人员的工作要求来束缚自己呢?
  茶叶的好坏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对茶叶的理解不同,要求不同,饮茶的目的也不同,何来统一的标准可言?只要喜欢的。那就是最好的。如三五好友小聚饮茶,重聚而非茶。好比醉翁之意不在酒。若因茶争论不休,岂不失了本意?喝茶真的很简单——知道自己喜欢怎么喝,足矣!
  一万个人,一万种口味;一万种泡茶,一万种滋味。饮茶之魅力,不正在于此么?我们需要的,只是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望诸君随心饮茶,自得其乐。

(责任编辑:荩苼)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