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意外挖出第三次青铜器大发现 牵出神秘古国(2)
2011-07-15 14:35
18 公里的范村附近。 春秋史籍中有记载,杨国为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后来被晋国所灭。灭国者有清楚记载,但建国者是谁,众说纷纭,其中主要的说法
18公里的范村附近。
春秋史籍中有记载,杨国为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后来被晋国所灭。灭国者有清楚记载,但建国者是谁,众说纷纭,其中主要的说法之一,是周宣王之子“尚父”被封在此地立国。
也许正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陕西杨家村出土27件青铜器中,有一件后来被称作“四十二年逑鼎”和杨国建国有关。
该鼎有一篇280多字的铭文,记的是周宣王四十二年,“逑”(qiú)这个大臣征伐犬戎的一支“猃狁”有功,而得到周王赏赐土地的事情。其中的75个字很关键:“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猃狁出捷于井阿、于历岩,汝不艮戎,汝□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聝,俘器、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翻译成白话,大意是:周宣王我把我儿子长父封到杨地为侯,下命令给逑你予以辅佐,让长父在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你发扬了你的老祖先与猃狁一贯的战斗的精神,与他们交战,追击他们于井阿、历岩、弓谷等地,斩获颇多,你对军事很有的一套啊。“四十二年逑鼎”的铭文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史实,周宣王确实封了他的儿子在杨国立国,不过这个开国之君名字是长父,后人演绎成尚父。
建国只为防猃狁
不得不说陕西的百姓真是善于发现历史。
在“四十二年逑鼎”面世之前,1980年,陕西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村民在河边挖沙时挖出了一件国之重宝“多友鼎”。该鼎279个字的铭文记述:某年十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威胁到京师的安全,于是周王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双方激战半个月,在采阝、龚、世、杨冢等地多次大战,杀敌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将猃狁逐出周境内,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多友的战绩转告给了周王,于是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是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多友便把周王赏赐给他的铜器铸造成鼎,作为宴请宾朋好友的器具。“多友鼎”没有具体年代,专家研究后说,此事应该发生在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