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雕塑 >

传统文化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04-12 10:11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张凯军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非遗” ,但是“非遗”保护面临的瓶颈问题太大,支持和保护“非遗”的参与者数量还不是很乐观,为什么不愿意继承祖先留下的非物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非遗” ,但是“非遗”保护面临的瓶颈问题太大,支持和保护“非遗”的参与者数量还不是很乐观,为什么不愿意继承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民族的根,要是丢了,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想灭了一个国家,首先就是消灭它的传统文化,什么时候会有文化自觉呢?为“非遗”保护奋斗的人总是那么有限,像冯骥才老师,田青老师,当然还有一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非物质文化保护参与度不够积极的,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农民占多数,而当前农民还是很贫困劳苦,整天为生活奔走,哪里顾及到去保护非物质文化?同时他们也认为文化不能当饭吃,狭隘的小农意识局限了其思维。二是,小知识分子能坚持读书的就算是好样的了,“快餐文化”成为时尚的时候,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就愿意迎合市场需求,粗糙创作,加速将“快餐文化”置换成“人民币” ,也不愿意去搭理没有市场的“非遗” ,三是,商人,更是逐利性的代表,搞搞圈地运动,炒炒楼盘还行,无利不起早,张嘴三分利,指望他们做志愿者和保护“非遗”简直是天方夜谭,四是,政府官员,他们既追求利益,又追求政绩,比较侧重于物质性,例如城市拆迁,根本不重视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只要开发商出手大方,还管什么“非遗” 。

   

  综上,也许学者重视精神生活,而非学者更注重物质生活,换句话说,价值尺度不一样,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对立。屁股决定脑袋,不一样的结构定位,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李银河一篇文章中写道:“人有追求低级趣味的权利。这个世界上,有相当一批人趣味不高,既不爱听音乐,也不爱看书,甚至不爱看电影,一生只喜欢两件事,就是吃饭和做爱。古话能一传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有的人趣味就是这么低。” 佛家常说人最喜欢追求“财色名食睡” ,几乎和孔夫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但人应该是进化的,光具有动物性的需求,那不和猪圈的猪一样了吗?说非物质文化保护,归根到底是文化自觉,各阶层不具有这种意识,非物质文化将会出现断层,失去传承者,就会像地球上灭绝了一个物种一样。

   

  “大冯”他们声嘶力竭的呼吁民众来保护“非遗”,而又有多少名利客去参与呢?保护“非遗”光靠这些将近70岁的人,不免叹息,天天将文化说成产业化的人根本就不是文化人,这点我是相当赞成冯老师说的,“应该国家保护。国家不能把国家遗产推到市场,产业化了,文化遗产就保护好了,就可以繁荣起来了,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 很多“非遗” 传承老艺人,他们有颜回般的品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安贫乐道的保护“非遗”,不也算孔子所言的贤者吗?这些“非遗” 传承艺人,是有寿命限制的,他们可不是寿与天齐的仙人,政府有必要在文化部门给几个事业编制,赶紧面向社会招聘继承者,记得新闻报道说挑大粪的公务员职位吸引太多高学历的人来报考,更何况是能学文化,学手艺的“雅” 职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呢?不靠行政力量推动,有时候人不会自觉的,大部分人不想在坚守儒家的“君子固穷”了,因为他们想生存的更幸福,那么就通过幸福的职位来提高对“非遗”的认识吧。

   

  假如“非遗”的抬头纹开了,那我们就丢失了国魂,离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民族的根没了,再“物质”化的枝叶,也是回光返照下的假绿。保护“非遗”别在是一个人、两个人了,该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进行的时候了。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