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民族歌仙刘三姐,山歌文化载情感

2009-04-05 18:3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言溪枣
柳州是传说中壮族歌手刘三姐的故乡,“三姐山歌千千万,五湖四海装不完”。外地歌手常来赛歌学歌,因而使柳州成为附近各族歌手和广大群众演唱山歌的活动中心。

柳州是传说中壮族歌手刘三姐的故乡,“三姐山歌千千万,五湖四海装不完”。外地歌手常来赛歌学歌,因而使柳州成为附近各族歌手和广大群众演唱山歌的活动中心。清乾隆版《马平县志》载:“少妇于春时三五为伴,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歌唱为乐。少男亦三五为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和,竟日乃已……”柳州唱山歌的习俗历代不衰,如闹元宵、庙会、中秋歌会等均以不同的方式相沿下来。 鱼峰山上姐成仙,山歌传下几千年。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柳州山歌世代相传,如今,立鱼峰下,小龙潭边,新老歌手在这里“以歌会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为柳州市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

自唐代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就已经在广西各族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有好多不同的版本,不过本质都一样。刘三姐不仅被壮族人民称为自己民族的歌仙,还被广西其它少数民族称为歌仙,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勤劳、勇敢的壮族姑娘,能歌善唱,常以山歌赞美大自然,歌颂劳动,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劳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以她赢得了广大壮族劳动人民的爱戴。但她的反抗精神和智慧,却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他们百般迫害,使她不得不四处漂泊。

虽然传说不一,但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尊崇与热爱之情却是一致的。现在,广西很多地区都立有刘三姐的塑像或刘三姐庙。每当有新的壮歌集问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项议程是抬着她的像游行。壮族人民尊她为“歌仙”,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至今还有:“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颂。广西成了世界民歌眷恋的地方,世界的人民说,那里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每年的这一天,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及其他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另外,各种商业贸易、投资洽谈等活动亦逐渐增加,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风尚。届时,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壮歌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传达”感情。壮家儿女勇于唱情, 善于唱情,爱情、友情、亲情,都唱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使听者随之而喜怒,而哀愁,达到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艺术效果。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被老渔夫救起。她用歌声歌颂劳动,讽刺地主老财。恶霸地主莫怀仁妄想禁歌,三姐设计和莫怀仁对歌,把请来的三个秀才个个击败。莫怀仁施毒计把三姐抢到家中,三姐在阿牛和群众的帮助下连夜离开莫家,又到新的地方用山歌鼓舞群众斗志。

壮歌能够传情,更在于它充满着意境感。在美妙的意境中,寄寓着人类的丰富情感和美好理想。在壮乡,人们行路之时,闲谈之间,劳作之中,指山唱山,指水唱水,都能随心所欲地吟唱出意境开阔、气魄雄伟的壮歌来。

民族千年万代的历史,是靠人民祖祖辈辈用山歌记录下来的。刘三姐的传说从唐代流传到今天,是壮族人民口口相传的结果,真正的历史又是由千千万万个刘三姐用山歌谱写出来的。所以山歌成了一个民族息息相关的文化语言,有人称壮族山歌为“一部未经刊行的壮族古代原生态百科全书”。

刘三姐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用山歌文化承载了壮族人民的民族情感,记录了壮族人民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历史,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瑰宝。富于壮族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开掘和塑造的作品,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作品;富于壮乡民情习俗和地方色彩的作品,同样也是最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刘三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刘三姐,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笔文化遗产。

刘三姐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深藏人们心中一份永难割舍的情感。

(编辑:猪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