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原生态山歌:命运究竟如何?

2010-05-14 10:12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作者:清远
历史的年轮在岁月的长河中碾过,曾经熟悉的声音和画面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面逐渐模糊了,也慢慢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的年轮在岁月的长河中碾过,曾经熟悉的声音和画面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面逐渐模糊了,也慢慢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流行歌曲充斥的现代,原生态山民歌——这种我们的民族歌唱艺术却逐步走向消亡……
 
民族文化遗产 山民歌历史源远流长
 
原生态的山民歌一直以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农民们在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原创性很强的一种民间艺术。从专业角度来说,演唱者的水平根本都不能达到专业水准,或许那根本称不上是演唱,但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说,这可就是一项伟大的民族遗产。
 
鄂西山民自古就有在从事田间劳作、栽秧、薅草时用锣鼓伴唱、男子叫歌女子接唱的风俗。山民对山歌的热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以海洋的辽阔来比喻山歌题材的宽广、数量的众多,一点也不过分。
 
山歌借钟情于她的山民之口吟唱,代代相传,在农耕社会里虽经数百年而不衰。山民受山歌的滋养教育而形成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他们歌唱劳动,歌唱爱情,也歌唱痛苦和不平,他们伴着歌唱来到世间,也伴着歌唱走完人生的艰难之旅。山民们的一生都在唱歌,民歌陪伴了山民们的一生。山民们一代一代地走过去,山歌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愈积愈厚。这些山歌给我们绘制了民族风情和民族风俗的瑰丽画卷。
 
山民歌种类繁多,爱好山民歌的当地人还把他们编撰成册,正编按其歌唱形式分山歌、小调两大类。再按民歌的内容、社会作用并兼顾歌唱形式又分为五编。第一编为唱山歌的歌,其中又细分为20类,如开台歌、开场歌、撩歌、请歌、约歌、谢歌、儿歌、穿号叶子等;第二编为情歌,其中又分为44类,如风情、风俗、相思、调情、童话歌等;第三编为小调,小调以言情为主兼及其他生活内容,又分为23类,如苦歌、夜曲、劳动号子、吟物、醒世、喜庆、祝贺等;第四编为长篇叙事歌,仍属情歌,因其叙事完整,篇幅容量大而单列,如“九岭十三岗”、“五里坡儿上”、“吴幺姑”等;第五编为社会生活歌,这一编反映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按反映的生活层面又分为 17类,如礼仪、好客、职业、择业、劳作苦歌、唱古人、骂歌等,特别是其中的涉性歌谣,是从另一侧面研究旧时代鹤峰山民之风俗民情的可贵资料。这些收集的山歌九成都是他们在聆听居住于附近的山民亲口歌唱,仅有少量山歌来自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民间手抄本。
 
山民歌的一个特点是贴近生活,琅琅上口,容易学习,不管是老人小孩,都可以很快就学会并跟着吟唱。至今为止,许多山民歌还被当地居民传唱,并且流行到许多的地方。例如当地最出名的龙船调,它原名种瓜调,是生产风俗歌,后经演化而成为划彩龙船的一种唱腔,流行于鄂、喻交界地带的利川、咸丰、黔江、石柱等县(市),因其从湖北利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故音乐界将龙船调定为“湖北民歌”。龙船调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歌之一,也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