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原是一首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百鸟朝凤,不仅是一首百听不厌的唢呐名曲,而且也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个集大成者,乐曲里充分发挥了民族乐器的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模仿鸟鸣的技巧,模仿得生动逼真,还用咔腔技巧模拟人声唱腔,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而且民间艺术的形散而神不散的风格也可从中略见一斑。
此曲在民间演奏时,结构松散,艺人们多即兴发挥,加入了公鸡啼母鸡叫的声音,后来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添加了一个百鸟齐鸣的引子,加强了音乐性,并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整洁。
乐曲开始,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后,接着是呈现百鸟齐鸣的引子,然后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接着便是在固定曲调伴奏下各种鸟的争相鸣叫声,情趣盎然,形象鲜明。使用快速双吐的演奏技巧,和气息长时间不断的长音衬腔,音乐高潮迭起。尾句再次百鸟齐鸣,与引子相呼应。
中国音乐的精粹,应该注重写意,美术是这样,音乐更应该是这样,我们绝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油画的精致也许可以用现代摄影技术超级模仿,而中国的山水写意,蕴含在其中的诗情画意,是任何一个古今中外艺术家所不能克隆的。听着曲子,使人心头不禁在想,如果用西洋的乐器演奏这首曲子,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能否体现出中国人心目中的那个勤劳的百鸟之王?答案是否定的,一定不会,就象中国人学萨克斯管,永远也吹不出美国黑人骨子里面的忧伤。中国人的音乐,有着自己的感情。或是欢喜,或是哀伤,萦绕在耳边,回荡在心里。
(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