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浩然的《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莫过于王翰的同题诗《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正要举杯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就要出征了。但是,琵琶弹拨的曲调,毕竟撩起边愁;酒醉加上琵琶曲引起的乡愁袭上心头,不由使人横跌在地。“醉卧沙场君莫笑”,也许酒醉卧地是失态了,不过,“古来征战几人回”,想到这些,谁还笑得出来呢?将士们在战前的紧张中饮酒奏乐,有一种此去一战难以回还的沉痛,但诗歌用的却是豪壮的语言。是他们的胸襟真的很旷达吗?诗人在豪华的场面和美丽的字句中,似乎正透露了战士们醉醺醺的壮言中更加沉痛的内心。还有唐初诗人李峤的《琵琶》:“将军曾制曲,司马屡陪观。本是胡中乐,希君马上弹。”诗人用琵琶曲来送别自己的好友,表现出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唐代的边塞诗歌,大多用琵琶作为歌咏的对象来表现自己的思乡报国之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长期羁旅行役的感叹,这时的琵琶已经不是一个具体意义上的乐器了,而是成了和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杨柳、梅花一样的特定意象,有了较为固定的意义,代表了古代诗人的一种情怀和追求。
二、寄予诗人对人生际遇的咏叹和反思
琵琶不仅常出现在边塞诗歌中表现将士们的报国思乡的情感,还更多地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以寄托对人生遭遇的咏叹,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怀和对青春无常的深刻反思。金代刘迎的《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此词委婉地写出了春夜怀人的幽思。上片借景抒情:离恨萦怀,梦魂长绕,柳色青青,月照梨花;眼前景色,撩人春思。下片着意抒怀:啼痕印袖,醉墨笼纱;偶然相逢,不尽欲言。最后的“春思入琵琶”,将无限的相思化作一缕琵琶的音韵,通过离人的耳闻而在心头永驻。琵琶在最后入词,给全词增添了无限情韵。宋代的张于湖在《琵琶亭》中写道:“浔阳江上琵琶月,彭泽门前杨柳风。两贤抵许不相似,哀乐虽殊吾意同。”站在琵琶亭旁边,追古思今,的确能够理解古人的一片苦心。从白居易到陶渊明再到张于湖自己,时代虽然不同,但是对人生的感叹又有多少相异呢?更有风流才子晏几道在《清平乐》中吟道:“叶底杏青梅小,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站韶华。”青杏小梅下,身穿轻纱的情人怀抱琵琶,在轻歌曼舞中悠闲地弹拨,此情此景,叫人分不清是杏娇艳,是梅娇艳,还是自己的情人更娇艳。这种韵致,这种情思,细细品来,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对于兼散文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的大文豪苏轼来说,什么都可以入诗入文,在他的诗词中当然少不了琵琶。他的《采桑子》写道:“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关于琵琶及其音乐的记述和描写也自然无法一一列举。在诗人的一番感叹声中,琵琶与诗歌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我们可以在诗歌中聆听琵琶的乐声,在乐声中感悟诗人的情怀,让我们慢慢体味吧。
(编辑: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