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三国刻石

2009-04-18 15:3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魏蜀吴三国鼎立,只有四十五年的历史,三国石刻承东汉余绪,然而,立碑之风衰竭。

魏蜀吴三国鼎立,只有四十五年的历史,三国石刻承东汉余绪,然而,立碑之风衰竭。建安十年(205)曹操以当时葬礼过繁,曾下令禁止制造石兽、碑铭,自次以后,碑刻减少,但并不因此而完全绝迹,仍旧有不少重要的碑刻。如魏的《上尊号奏》、《受禅表》、《范式碑》等,吴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等,蜀无石刻流传。在这些碑刻中大多数是隶书体,然而与汉碑不同,其实正是行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之际,隶书中楷书笔法成分加强,在这些典章巨制的碑刻中也能够透出消息。自魏至明,再也没有写出汉碑隶书的风韵,然而,三国时的魏隶其飘逸拓展不及汉隶,然茂密浑穆、整严浓丽,却为两晋南北朝隶揩的渊源所在。

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 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碑文隶书阴镌,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内容为魏文武大臣奏请曹丕代汉称帝事。奏章称道“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敬天命以固请”。汉献帝让位曹丕代汉乃天命所归。奏章前后均列公侯臣等46人职名。两碑均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受禅台旁品三绝   

受禅台旁边的“三绝碑”是汉魏王朝更迭又一物证,自从竖立到今天一动未动。“三绝碑”其实说的是两块石碑,一个叫《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一个叫《受禅表》碑,它们真实记录了1800年前发生在这儿的禅让事件,因其文章、书法、镌刻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后人称其为“三绝碑”。

“三绝碑”就在繁城镇南街一处仿古形式的庭院里,这里距受禅台只有800米左右。当我们推门进院,看见高大巍峨的两块石碑正中挺立,石碑通体呈浅黑色,两碑的高度、宽度和厚度看上去差不多。张定稳介绍说,东边这块石碑是《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西边是《受禅表》碑,两碑的高度和宽度都是3.22米和1.02米,不同的是,《受禅表》碑的厚度是0.28米,《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则是0.32米。

穿越了1800年历史,如今这两块石碑已风化得相当严重,尤其是《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绝大多数字迹已经看不出来了,碑身下部的表层彻底风化成了石末状。

在当地,张定稳可能是唯一的讲解员,如果不是靠他介绍,我们很难看懂石碑的文字。《受禅表》碑的碑额上用篆书写着“受禅表”3个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每个字都是一寸二分大,隶书阴镌,碑文记录了曹丕当上皇帝的前后过程,首先阐明禅让是自古就有的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们坚持请求下,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最后才在繁阳,就是现在的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