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绝是书法绝。两碑由当时的吏部尚书梁鹄书写,字为汉隶字,工笔严谨,用笔刚健遒劲,字体端庄秀丽,起笔含千钧之力,行笔蕴豪迈纵逸之气……张定稳指着石碑对我们说:“最大的特点是每字一格,不蔓不枝,大小一样,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都能成行。”现在我们使用电脑,啥时候写出来的字都是“不蔓不枝、横竖成行”,可在当时,的确是需要过人的功力的。
第三绝是镌刻绝。据说是魏晋时代的大书法家钟繇镌刻。3个人中,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钟繇的成就都是最高的,名气也最大。钟繇还是咱河南老乡,长葛人,三国时官至大傅,故后人称其为钟大傅。他也是楷书的创始人之一,据书法专家评论,“三绝碑”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重要的一条是展现了当时的书法成就。
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古代人学习书法很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练武功,不但要勤奋,还要有绝学,最好是能独占一本武功秘籍。传说钟繇在当时书法家韦诞的住所,见到了前辈书法家蔡邕的真迹,苦苦求要,韦诞就是不给,急得钟繇捶胸呕血。最后还是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韦诞死后,钟繇秘密派人盗挖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12字真言,始得其笔法精髓。
钟繇向他儿子钟会讲书法时曾说,我苦学书法30年,每晚睡在床上还用手在被子上练字,时间长了,被子都被划破;看见大自然的万物,就在心里探索其形象而书之。可见其功力之深。钟繇的书法,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为后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