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意在笔先”、“意气而成”、“笔不周而意周”,中国画意境一气贯之(1)

2009-04-20 11: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意境结构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具有运动美、节奏美和审美张力等艺术特征,表现对象与主体经验产生的力,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表现。

意境结构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具有运动美、节奏美和审美张力等艺术特征,表现对象与主体经验产生的力,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表现。“气”贯穿作品的各个方面,是所有生命的根本,也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元质。

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情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由此造成了中国绘画理论中一个特殊的审美范畴,即意境。它是画家所描绘的景象和主观的思想感情的相互交融,达到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的交融。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意境审美的动态特征。

 天怀意境之合——意境的由来与存在 

“意”作为中国画的治学导论,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论述,源远流长。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论顾恺之的艺术:“格体精微,笔无妄下 ;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这是古典画论里,最早出现的“意”字。在这段文字中,他把“意”作为“迹”的对立面提出来,对二者的内涵已有了较明确的界限。所谓“迹”,在这里无疑是指作品的形貌,既包括体格,也包括笔法。那么,所谓“意”自然应指作品的具体内容了。唐代张彦远指出“意在笔先”、“意气而成”、“笔不周而意周”,在当时就被作为绘画的操作规范。清代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中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又强调“意”在创作中的统帅之所在,生命之所在。

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唐代的绘画理论也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是一部科学的、系统的重要文献。他在评论山水画家之际,已感受到了创造意境问题。他在论述宗偃艺术时就指出“境与性会”。在这里,境是景象,性是作者的性情,说“境与性会”已大有“情与景合”、“情景交融”的意味。尽管张彦远没有举出“意境”一词,但他已体会到山水等抒情性作品的立意有赖于独特的意境结构了。以后,五代、宋、元的历代画论不断总结“立意”包括“意境”创作的经验,直至清代笪重光正式提出了“意境”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画鉴》中强调的“天怀意境之合”,实际上与张彦远的“境与性会”是一脉相承的。

 生命的形式——意境的运动节奏和审美张力 

意境结构是一个充满了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节奏的空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形式,是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生命世界。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来形容艺术意境所具有的空灵运动的特征。既然意境结构是一种生命的形式,那么,作为生命结构的意境又有哪些突出的动态特征呢?

1、运动节奏美。宇宙间,大到天体运动、寒暑交替、万物更新、江河奔流,小到人的呼吸、休养生息,都是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作为生命形式的意境结构也是在不断运动之中的。绘画是视觉艺术,是诉诸于线条、色彩和形象的造型艺术。因此,它可以直接通过具体的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节奏,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节奏是伴随着客观事物的运动而发生的一种客观现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节奏地运动。艺术意境是生活的反映和主体情态的表现,自然充满了节奏。中国画用笔的徐疾提捺、顺逆顿挫的线条而产生的丰富变化,均显示出节奏之美。如山石的皴法,有卷云皴、折带皴、荷叶皴、解索皴、乱麻皴、斧劈皴等,它们无不在画面上产生节奏,达到意境美。

中国画中的墨色变化同样产生节奏美。所谓“墨分五色”,即指墨色变化的节奏。墨的浓淡、枯湿,自然交融,相互对比中产生节奏之美。

2、审美张力。张力是艺术的内在结构因素,意境因为有强大的内在张力而使它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多义性的立体世界。批评家泰特在《诗的张力》一文中说:“我在说的是,诗的意义就是它的‘张力’,就是我们所能发现的‘外张’和‘内涵’通通合在一起的东西。”泰特的“内涵”指的是作品语言符号所包涵的意义,它们是作品有机体的一部分,其意义外延至全首诗的其它部分,这就是“外张”了。意境结构就是“内涵”和“外张”的统一。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