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吴门画派】唐寅:“天下第一风流才子”(4)

2009-07-30 09:5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明初绍述南宋院体者,亦分二派,祖马、夏老,颇流行于画院之中,及戴进、吴伟出,遂形成不可一世之浙派,学刘、李老即唐伯虎,兼及二赵老为仇十洲

明初绍述南宋院体者,亦分二派,祖马、夏老,颇流行于画院之中,及戴进、吴伟出,遂形成不可一世之浙派,学刘、李老即唐伯虎,兼及二赵老为仇十洲,虽云院派,实变体也。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以神、妙、能、逸四品论明代诸画家,唐伯虎和文征明同样列入“妙品志”,王氏对他的批评是:

“才雄气逸,花吐云飞,先辈名硕,折节相下,席几青莲之驾,无忝金龟之席矣。中南京解元,坐事废,逃禅学佛,任达自放,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峨纚纚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供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足当半席”。

茅一相《绘妙》中说:“伯虎才高,自宋李营丘、范宽、李唐、马、夏以至胜国吴兴、王、黄数大家,靡不研解,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图绘宝鉴续纂》也说“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晞古之皴法,其笔资秀雅,青出于蓝”。到了清代的秦祖永,便特别提出可以作为师资的是“古秀峭劲如唐子畏,须学其骨力”。

伯虎画迹,多具山水人物之妙,笔墨兼到,理趣无穷,陈眉公所谓蕴藉中沉着痛快,在他的作品,才能领会得到。

伯虎为一代文士,艺学精湛,其论画用笔用墨之彼著录者,尝有二则,今录之于下:

“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

“作画破墨,不宜用井水,性冷凝故也,温汤或河水皆可。洗研磨墨,以笔压开,饱浸水讫,然后蘸墨,则吸上匀畅,若先蘸笔,然后蘸水,被冲散不能运动也”。

——汪珂玉《珊瑚网》。

按《惜阴轩丛书》中有“六如画谱”三卷,系伯虎采辑历代画论画法而成,《吴县志》艺文考中所列《画册》三卷,或即指此。

在明朝文坛上被誉为吴中四杰之一的唐伯虎,他的诗文风致是怎样的?《明史》文苑列传中是如此说法:

“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吴中自祝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传说者增益而附丽之往往出名教外”。

因为手头没有《唐伯虎集》,因之,伯虎的诗,只有在他处摘几首,以领略其风致:

一枝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

嘈杂欲疑蚕上叶,萧森更比蟹爬沙。

画竹题诗,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

行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晓起松林路未干,泉头流水玉声寒,

世间多少闲茅舍,要向溪山好处安。

土作墙垣竹作扉,前头茅舍是吾归,

不因问字重携酒,依旧人来访布衣。

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茆舍是仙家,

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

——为友人写《韦庵图》题诗,见邵松年《古椽萃录》

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

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徘。

——《孟蜀宫妓图》题诗,见安岐《墨缘汇观》。

柳沉雾气蒙蒙湿,月荡湖光晃晃明,

翠幕船楼红拂妓,越城桥畔夜三更。

——《越城泛月图》题诗,见吴升《大观录》。

(责任编辑:荩苼)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