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筝,素以高雅古朴、优美缠绵载誉于国内外近一个世纪,它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在世界各国,凡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筝乐。潮州筝在潮地学者甚众,几乎可与钢琴并驾齐驱。故潮州筝被公认为我国筝派南派之代表。这正如梁在平先生所述,“筝,南集于粤,北集于豫。”而“南集于粤”主要区域就是指潮州。因潮州在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宦幕僚,商贾清客大批涌入,势必带来音乐文化,秦筝随之而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
潮筝源于秦筝,故此潮州人自始以来称潮筝为“秦筝”,这与我国古代中原音乐文化的迁移历史有着密切关系。其成因依据有五:
1、岭南地古称“百越”,而从属百越的潮州,在历史上,很早就成为中原汉人迁徒之地。2、为了防止匈奴入侵、兵灾之患,中原人大举南迁,经漳蒲入潮地,故后辈潮州人,误认为祖先是漳蒲人,其实,那是中原人入潮时,因蒲田是个关隘,进出人等,必须加盖关口印鉴之原因。3、朝官被贬,如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愈因迎佛骨事被贬来潮,韩愈之后,又有一些宰相被贬到潮州,如常衮、李宗闵、杨嗣算和宋朝的陈尧佐、张世杰等。4、宋代时,宋室南渡,宫廷衣冠、文物、礼乐、仪制等自然随行,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宫中音乐,慢慢在潮州流传,繁衍、融变,成为了潮州的传统文化。5、潮州虽有古筝,但它工不是潮州本地的土特产,因为潮州民间小调里没有和生古筝这种乐器的基础,早年,潮州节祭的祭祀之器没有古筝,就是今天,比较完整承袭传统的潮州寺庙鼓乐也没有使用古筝伴奏。故此,本人认为中原人的南迁,毕竟带来了大量的音乐文化,中原音乐文化和潮州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民俗音乐的结合,就和生出潮州长的本土音乐文化,这就是潮州筝乐的历史背景。
(二)
秦筝在潮州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因为潮州地处边陲海域,民性守旧,尊崇礼教,故潮筝得以完整地保留着秦筝的传统艺术及记谱、用谱法。如采用“二四谱”,就为证例,据专家认证,这“二四谱”就是早已失传的古筝谱。其理由有六:
二四谱的记谱法,符合古筝演奏的勾搭手法;二四谱的“二、三、四、五、六”排列法符合我国传统筝的五声音阶弦序排列法:二四谱的“轻六”、“重六”、“活五”诸调,符合古筝“急弦促柱,变调改曲”的原理:二四谱与日本筝谱同源,而日本的筝谱,正是我国唐代的筝谱;二四谱与我国唐代古筝定弦吻合;二四谱是南朝覆灭后产生的“十二弦清商筝谱”,是我国古代十三弦筝谱的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