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感慨古人遣词造句的用意之深和凝练之美,比如用“琴心剑胆”四字誉人,就觉得夸人简直夸到了天上!倘若一个人同时具备这样两种似乎截然相反的素质——内心与感情含蓄、沉静、丰富、流动,识见与胆魄又坚毅、冷峻、忠勇、锐利;内里潺潺如歌,外表剑气如虹,你想:这样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将如何抵挡?
当然,如此内柔外酷的人实在太少了。 我心中够得上这四字的,唯有嵇康。每每想到他放下琴和笔就光着臂膀 跑到老树下抡圆了胳臂打铁,就不免搓掌慨叹,艳羡不已!更何况,他的风度和形象居然还轩昂到这样的程度:站在那里“岩岩若孤松独立”;醉到摇摇晃晃了,还“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但,这样一个人居然未能全生。
实际上,人生中还有比“琴心剑胆”更高的层次,那就是“佛心慧眼”。什么是“佛心”呢?大乘佛教认为,佛心就是觉悟之心,自性之心,而人心本自清明。《观无量寿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因此,用最浅显的方式理解“佛心”,就是同情心,就是对他人、对众生的悲悯之心。慧眼当然是智慧之眼。佛教有“五眼”之说,除了专为凡胎配置的“肉眼”外,还有“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天眼本是色界天人之眼,可以超越空间和物质的限制,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它是修行中的一个阶段,能通过禅定达到,即民间所谓的“开天眼”。 “慧眼”则不同,所谓“若有所见,不名慧眼”,光看到,不是慧眼,还要在“看到”的同时照见真空无相之理。通俗地说,天眼虽然可以隔山隔水,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慧眼则看的是山水皆空,看的是山水的本真。
假如嵇康和“竹林七贤”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