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山水画
百年来的山水之变,大略经历了以下过程:由画法之变、到学画方法之变、到艺术源泉之变、到题材内容之变、到艺术功能之变、到画家身份之变、到山水文化观念之变等等,可是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开拓、复归与并行,工笔山水画的审美与教化功能都不能缺失!画家的天职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直抒性灵,以情感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的品位高了,才能利用好自己审美的经验,不断的捕捉住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味的现象,长此以往不断的积累这些审美感受,再融进那种“天人合一”的想象力。清代著名画家悍格曾说:“为人不可使人疑。为画理当使人疑,又使人疑而得之”。这里的“疑”是想像之疑,“疑而得之”就是通过一番想像最终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画是给人看的,看后使人们去开拓一个自由想像的审美空间,这样的作品自然能超群脱俗、惊天动地。
工笔山水画摆脱了充当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后。便于与现实中的山水一样成为“道”的体悟途径。有了对自然的感悟,再加上工笔山水画在创作技法上的特殊性,就有了使作品达到精微的途径。当然精微不是对一切细微末节的斤斤计较,而是指内心世界对形式的一切微小变异的极端敏感领悟。造型和笔墨均可简约,但细节之间的关系都要极为协调,精微实际上是绘画的基点,没有生活就没有精微,放弃精微在很大程度上等于放弃了立足生活的价值。
现代感并非是给作品披上漂亮的“时装”,而是画家选择能与观众沟通的艺术形式所表达出的当代意识,是画家人品、学识、智慧的结晶,是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感受和领悟。只要画家忠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必然具有新意。因为人总是不能脱离时代的。画家只要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加以理想的艺术再创造,将梦幻和生活的启迪融入现代思维中。而没有生活自然也就谈不上艺术的想象力。这样创造出的新境界绝不是简单的眼睛所看到的摹写,而是画家所看、所思、所梦融入现代构成中,使人的感官能得到愉悦、灵魂能得到涤荡、思想能得到充实的一种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意境,一种能让观众或得到激励或得到休息的真正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