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对局需要经过布局、中盘和收官三个阶段。收官是双方地域大致形成后,在剩余的公共地域里,尽最大可能扩大己方的地域,缩小对方的地域的争夺战。收官往往直接关系到一局棋的胜负。只有认真学习收官知识,熟练掌握收官技巧,才能提高胜率。
围棋的胜负取决于所占地域的多少。术语里用“目”来代表所占的地域。什么是目呢?“目”就是双方各自所包围住的交叉点。占领一个交叉点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棋子占领,一种是不用棋子就可以占领。
图一:白棋包围住了八个空交叉点,这八个交叉点就是八目。白方还有十六个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这不叫“目”。因为是黑白双方轮流下子,如果双方都没有死子的话,那么双方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是相同的。如此,胜负也就取决于不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的多少。图二中白棋用8个子围了不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7个,图三中黑棋也用8个子却围了不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8个。由此可见,在收官阶段尽量少用棋子而多占交叉点这一概念很重要。
如果吃掉对方的棋子,那么对方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就少一个。也就等于己方多了一个不用棋子占领的交叉点一样。因此在己方包围的交叉点中对方的死子算作己方目数。
图四:在白包围中有黑一个死子,但依然为七目。因为黑死子可计算为二目。现在“目”的概念大致清楚了,初学者在收官阶段,头脑里常常要有“目”这个衡量胜负、计算大小的尺度。
图五:白棋在A点提掉了黑一个死子,这样白就围有六目棋。
图六:白▲一子曾提过一黑子,现在白又走在这个提过的位置上,就等于白又用了一个棋子占在了自己原来的两目上,所以白▲一子就只能算一目了。
图七:A、B两点提过白两子,应算为四目。黑在A点粘,应减去一目,算为三目。
以上讲的都是双方已经包围住的地域里“目”的计算。
图八:白空中的A点一目,是在白1走完之后才有的,也就说明白1有一目的价值。
图九:白1自成一目,也破了黑如走白1位所成的A点一目,所以白1价值二目。棋到终局,棋盘上有的目显而易见,有的从盘面上看不见。这种目叫做“暗目”。
图十:黑△一子就是“暗目”,它和图六、图七一个道理,由于黑△一子提过白子,现在提一个接一个,有一目。外表上没有空交叉点,被黑△一子遮掩住,所以称“暗目”(由图十一演变)。
从图十所讲,初学者在收官时计算地域时一定要注意到“暗目”,不可忽视。
围棋中的“空”指下棋各方在棋盘上围成的地域,这个地域对方不能侵入,己方也无须填补,任其空着,这叫做“空”。
图十二:白棋围住的这些交叉点合起来就是“空”。“空”比“目”含义大,“空”是指图十二中的整个白棋地域;“目”只指白包围住的一个交叉点。
图十三:白空没有包围严实,但它已大致围住了中间的地域,黑棋已不能再侵入,白棋也不用再补,所以也称为“空”。
在刚开始收官的阶段,往往双方的地域都已大致形成,但还不严密,也就是双方都有了一定的“空”。而对局者怎样精确计算空里面的目数,这很关键,一定要严格地区分空里边什么地方有“目”?什么地方没有“目”?
图十四:白空里×点的地方是“目”,A点的地方就不是“目”。
图十五:这是黑棋最大限度缩小白空后的形状。可见图十四中A点的地方都被图十六中的白棋子占领了,也就不能算做“目”了。由此可见图十四中合理目数为11目。
“空”还有一种叫“提空”。就是提掉对方的子所形成的空交叉点。
图十六:白提掉了黑七子,形成了一块“提空”。这时白空里每个交叉点就为两目,这块空应计算为十四目。
图十七:×点是白棋提掉黑六子的“提空”,按前图所讲应计算为十二目,但此图与前图不同,白▲一子被卡住,黑1如图十八中打吃白▲一子,白2接住,自己用棋子占住了自己的一目,因此原来白2位的两目这时只能算为一目了。这样的形状算目时应为十一目而不是十二目。
还有一种情况,如图十九中,白空里计算“目”时容易把A点误认为是一目,也就是容易把白空计算为六目,其实A点不能算成一目。
图二十:黑1正确收官,白2只好于图十九中A位挡,黑3粘住后,白2一子占据了A点,所以白空只能算为5目。
以上诸图讲的是用“目”这个计算单位来计算各种形状的空的不同方法。
(责任编辑:寒江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