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墨趣:作家与书法文化

2009-11-13 11: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继凯
文学与书法有重要的交互作用,文人书法作品中名家颇多、佳作纷呈,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国内文化界重视的书法文化现象。

郭沫若 行书嘉言一则 立轴

贾平凹书法作品

作家、学者是一个国家文化、学术的支撑,也是理性、良知的代表。过去,中国传统学者基本是幼承庭训,学书不辍,其创作与毛笔相连,其书是心情与心迹的表露。但当代,大多数作家、学者不具备毛笔的书写功能。然而,近些时间“作家手札展”、“诗人书法展”的相继举办,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其古典情怀的视角。

文学与书法有重要的交互作用,文人书法作品中名家颇多、佳作纷呈,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国内文化界重视的书法文化现象。

中国书法艺术是国粹,围绕书法艺术展开的有关活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文化。文人书法有着独特的价值,自古以来,文人书法与匠人书法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认为:文人书法在很多情况下固然不如书史上的碑帖一样规整,但因其独特的个性、深藏的情味、别致的意趣,使之成为一种更为特殊也更具性情的书法,其艺术魅力不在一般书法家之下。古代的文学巨匠中书法大家暂且不论,现当代中国作家与书法文化的亲缘关系就非常耐人寻味。如鲁迅先生的书法萧散中寓整饬,严肃中有放达,亦温亦峻,墨趣深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最有旧时士大夫的心象。钱钟书先生的毛笔字在流利连属中有深婉的内容,读他写给别人的长信,整幅观之,尤有幻象吐芒、沧海生波的气韵,仔细嚼之,则又似可品出那消愁舒愤、忧患漠漠的精神理念来。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和书法大家的郭沫若与中国书法文化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尽管人们对郭沫若的人格或晚年言行多有批评,但我们在实事求是地探讨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时候,自然也应关注他与中国书法文化的密切联系。郭沫若对文化信息融会贯通和趋向创造意识是很自觉的,其成就也相当辉煌。书法文化仅仅是他不经意间酿成的文化大餐而已。然而在这方面他却能够经常给人带来惊喜,带来超乎现实政治功利的审美愉悦。他的书法作品,包括某些题字(如“黄帝陵”“荣宝斋”等),都神完气足、特色独具,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当然,郭沫若的书法作品从量上看是很多的,从质上看也参差不齐,由于时代和心境等方面的原因,郭沫若的书作与其写作一样,也“呈现出了十分纷繁的状态:有遵命之作,有应酬之作,也有游戏之作;有用力之作,有得意之作,也有不满之作。这些作品,有颂扬,有歌唱,有想象,有抒情,有暗示,有影射,有讽刺……”总体看郭沫若的书法艺术成就是很杰出的,而他与书法文化更多方面的关联,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