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欢歌》赏析:真秦古筝韵,悠悠扣人心(2)
2010-02-02 10:52
3 、乐曲特点分析 秦筝是五声音阶调式定弦,音列与欢音音阶的主干音列相同,演奏欢音乐曲时多用定弦音。《三秦欢歌》以陕西筝曲的常用调G调定弦,
3、乐曲特点分析
秦筝是五声音阶调式定弦,音列与欢音音阶的主干音列相同,演奏欢音乐曲时多用定弦音。《三秦欢歌》以陕西筝曲的常用调G调定弦,也就是以欢音音阶为调式音阶,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乐曲的情感陕西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的唱腔旋律是陕西筝曲素材的主要来源。秦声音乐包括其最具代表性的秦腔、迷胡和碗碗腔都是七声音阶的民族调式,分为“欢音”和“苦(哭)音”两种音阶。
当人们提及或接触到陕西筝曲时,很容易仅会用4、7这两个特性音去理解或弹奏,或将欢音、苦音去等同于潮州音乐的‘轻三六’、‘重三六’,将它们看作是同潮州筝曲同样具有演奏用调标志和含义的术语。这只能说是抓住了陕西筝曲的部分风格,但并没有也无法将陕西筝曲的所有风格特色概括在内。在实际演奏中,它的风格特色是个复杂的问题,而关键在于乐曲的调式和音阶。
4、乐曲中技法的运用
(1)左手大指与食指、中指、名指交替按弦(2)大指快速的托劈与单托(3)撮、摇结合(4)摇指的运用
人们常说,筝分南北两派,这也是筝乐来自南戏和北曲的缘故。《秦筝史话》中提到:“南曲以婉转为主,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多连,北曲多断”;“南曲工于秀婉芳妍,北曲多变宫变徽”。
无庸置疑,《三秦欢歌》属于北曲,因此在弹奏中特别注意这些特征的把握。感情方面:要充分体现“欢”的氛围,所以要求第一速度不能慢,第二力度不能弱,否则无法表达震天的锣鼓声和欢庆的场面,第三就是音色要富于变化,在首尾两段应在靠近岳山部分弹奏,使音色清脆干净,中间的抒情慢板段则应在琴的中间部位弹奏,这样的音色才柔美、浑厚,特别应注意的是在中段对不同人物描写的乐句,这里的音色也应富于变化,才能使人物更生动更形象。技法方面:其一就是左手不带义甲效果更佳。原因在于方便左手快速按弦。其二是右手弹奏时尽可能多的使用大指,一是基于陕西筝的风格特点,二是出于对音色的要求。建议三是在左手连续十六分音符按弦的最后一个上滑音要强调突出,类似于左手点弦,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
音乐的最微妙之处在于变化,变化就是美,它体现了演奏者的精髓、灵魂要做到有起伏就要有层次感,高潮感,才能引人入胜。《三秦欢歌》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立足于民间音乐素材,在演奏手法上又结合运用了陕西筝的特色技巧,旋律活泼欢快,地方性色彩浓郁,特别是乐曲讴歌了新时代、新生活,是筝曲中难得的佳作!
(责任编辑:木兮兰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