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唐卡——流畅细腻的线条美

2010-05-24 10:33
来源:中国唐康网 作者:清远
唐卡绘画也是一种线条艺术,其中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结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完美。

 
朱良志先生在总结东西方绘画的用笔特点时说道:西方绘画主要是块面结构,中国画主要是线点结构。朱良志先生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东西方绘画艺术在构成因素上的差别,同时还牵引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东方艺术特别是东方绘画艺术的线条美。线条是最简练、概括的基本造型语言。唐卡绘画艺术的第一个审美特征就是线条美。线条是中国画的精脉,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主观意识、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简练、概括的基本语言,也是艺术精神力量的体现。线条也是唐卡绘画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展现其绘画的主题思想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绘画唐卡以线描为造型骨架,线描勾勒是藏族传统唐卡画的基本手段,也是与藏族远古文化一脉相承的优秀审美表现技法。线描在藏族古代绘画中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人们把线描功夫看成画师水平高低和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绘人物唐卡大多采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绘景物则喜用富于变化表情的粗细线勾勒,这种线描的功力,尤其在绘制黑唐卡、彩唐卡和精细的坛城图唐卡中能见其功底。
 
(一)细腻、节奏性的表现特点
 
唐卡绘画也是一种线条艺术,其中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结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完美。唐卡中线描十分丰富,通过线描可以把握人体的轮廓、塑造出人体的骨架。“线条”的描绘和应用,是每位画唐卡的艺人们一生为之探求和塑造物象的最根本课题。罗丹说,一条规定的线贯通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作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的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例如隆务寺、年都乎寺、吾屯上下寺、郭麻日寺壁画中的线描艺术,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束奇葩,画师以简练、严谨、流畅、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按不同的身份、年龄、性格和表情,变化多样而不雷同。线条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果。在壁画中,运用了传统的中峰,圆润流畅的铁线描,表现了一种“力”的刚柔并济之美。在画面的线条观赏中,感觉到“笔力”功夫之所在和节奏韵律美之所在。
 
热贡唐卡属于“曼唐”画风,“曼唐”画派在人物造型上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热贡地域特色。人物造型上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在绘制大威德金刚时刚劲有力的线条运用,使画面更加的庄严美丽,在呈现出其“愤怒”状或降服恶魔时表现出威力无比的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大威德金刚头戴五骷髅冠,饰以花环,面部三目圆睁,头发直直向上成火焰纹的可恐形象。大威德金刚是一位愤怒神,佛经规定愤怒神外表要凶悍短粗、孔武有力、恐怖无比。艺术家要制作这样的神灵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他们的胳膊和腿脚都很粗大,并且多头多手多脚。他的样子看起来非常凶猛,其怀中拥抱的明妃金刚露漩(也叫罗浪杂娃)也是一脸恶相,全没有通常所见佛像的慈悲、温柔,他们的狰狞面目给予人紧张的气氛。这其中正揭示了藏传佛教双身修法的奥义。唐卡是对深奥抽象的佛教教义的具象化:明王代表慈悲,明妃代表智慧,他们的结合代表“悲智合一”,同时这也表示了“调伏”的概念。在这幅画的线条中,表现了力透纸背、高山坠石、棉里藏针之功夫。以线的神韵,把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的内在气质、内在力度完美地表现出来,贯穿着整个画面的气韵生动之效果,使之充分体现了线条的进化与发展。唐卡绘画与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相同的都以线条为主,它不但有非凡的笔力,而且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讲究线条的力度、速度以及情感的表达,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每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二是整幅画的线与整体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线条的强弱有规律的重现,韵律是作者用线时在情感上起伏运动的轨迹,线条在平均有力的基础上,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化,形成了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交错、顾盼、呼应等,形成了整幅画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线条勾勒的细腻入微也是唐卡绘画艺术运用线条的独具特点。例如在白度母唐卡中,她的形象为头戴花蔓冠,乌法挽髻,双耳坠着大环,穿丽质天衣,上身袒露,劲挂珠宝璎珞,斜披珞腋。双脚盘坐在盛开的莲座上,右手膝前施接引印,左手当胸以三宝印抚乌巴拉花,花茎曲蔓至耳际。左持一朵曲劲莲花,右手掌向上,表示愿意帮助人解难。形象典雅优美。这些都在画面中通过细腻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画面其构图之复杂多样,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细致观察,其线条的来龙去脉,笔笔严于精细,毫无糙作断裂之处。这是一幅线条运用中动与静浑然一体的古典杰作。这种多样性的富有变化的线条美牵动着审美主体的理性思维升华到智慧宝剑燃烧的理想王国的境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