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宜君农民画:古拙与现代之美(2)

2010-06-21 10:39
来源:《铜川日报》 作者:刘平安
宜君农民画,就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来看,无疑是以传统剪纸为基本造型的。剪纸是一门原始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同民间音乐、舞蹈、传说故事一样,
 
宜君农民画,就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来看,无疑是以传统剪纸为基本造型的。剪纸是一门原始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同民间音乐、舞蹈、传说故事一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赖以宣泄情绪、表达向往与追求的一种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从古到今一脉相承,愈是落后封闭的地方,愈是古朴、纯厚。宜君农民画的作者大多是妇女,无论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还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她们从小就受到母亲或婆婆剪纸艺术的熏陶,在长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继承了祖先的传统剪纸艺术。宜君农民画其构图基本上运用的是剪纸技法,人物突出,藤缠枝绕,或花草、或动物,点缀其间,形散神凝、风流意动,整个画面布局和谐、线条清晰、形象明朗、内容生动,具有镂空般的强烈层次感和立体效果。其色彩基本上也保持了剪纸艺术传统的大红大绿和黑白相间的基调,多用红、黑、兰、绿、桔红为底色,画面色彩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给人一种热烈明快的感受。就其表现内容来看,或以民俗为素材,如张彩花创作的《抓髻娃娃》是做“招魂”用的,胡麦兰创作的《娃娃系葫芦》反应的是人们对子孙延续的希望,冯秀荣创作的《鱼戏莲》表达的是男女之间的亲情,孟润风创作的《回娘家》反映的是山区人民的生活习俗,田亚莉创作的《打秋千》表现的是清明时节的民间习俗;或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为素材,如《鹰踏兔》、《老鼠嫁女》、《老鼠看戏》、《猴吃桃》等,作者通过神话传说、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宜君人民也逐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自然,宜君农民画也免不了以讴歌现代生活为素材,如田亚莉创作的《涝池边的笑声》、《喂鸡》,田仙琴创作的《腰鼓》,董莲英创作的《春耕》,田星创作的《龙舟》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向往美好未来的朴素情感。
 
尽管宜君农民画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距离毕加索所开创的立体主义绘画相差半个多世纪。况且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批土生土长的有的甚至目不识丁的庄稼女子,不可能学习毕加索的绘画技法,然而她们创作出的许多作品却与欧洲现代画派宗师毕加索的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宜君农民画早期作者王秀清的《放马》,把牧童画成一头三面,将马画为两个头。之所以这样,作者认为马吃草时头部是不停摆动的,牧童要看好马群,自然要东瞧西瞅,可见作者敢于打破空间限制,朴素的思维以多方面的视觉表现出来,变静为动,看似荒诞却并不离奇,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寇爱玲创作的《姜太公钓鱼》,作者将姜太公的头画了三个面,分别表现了姜太公等待鱼上钩时的紧张心情、鱼要上钩时的喜悦心情和钓上鱼后开怀大笑的欢乐心情,整个画面犹如一帧慢镜头,其表现手法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无疑这是农民画的一个创举。田亚莉创作的《放羊》,作者竟使母羊肚里的小羊羔跃然画面,而且在羊肚腔内还画上鲜嫩的草地,其自然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深邃的意念,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拍案叫绝。的确,宜君农民画的作者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不受任何条件的羁绊,更不受传统画法的限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面前的画板就像她们房前屋后的菜园子一样,任她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在这里勾线着色、耕耘播种。兴许是由于自然环境的艰苦,文化活动的单调,精神生活的压抑,迫使这些生活在黄土高原沟沟叉叉的婆娘、媳妇、女子娃们才不停的大胆想象,大胆追求,大胆创造,我想也许这就是宜君农民画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所在。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