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年画里的年文化

2011-02-11 14:05
来源:光明网 作者:郭庆祥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部反映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既内涵丰富又多姿多彩。

  年画是我们“年文化”中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过去,每当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厅堂、卧房的墙上、门窗及灶前,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它不仅给千家万户增添了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又借以祈福消灾。所以,年画凝聚了人民群众祝愿新年吉庆、迎春接福的朴素情感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希望。

 

瑞雪丰年(清代)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部反映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既内涵丰富又多姿多彩。春节是中国人民的第一大节,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团聚,年画寄托了人们祈福、纳祥、求安的美好意愿。门画是年画艺术发展之滥觞,门画里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多种题材。汉代即有画神荼、郁垒守护于门的风俗,他们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唐代门神增加了钟馗;宋代兴盛的雕版印刷使得门画由宫廷官府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元明时期,唐朝大将秦琼、敬德成为最为流行的门神形象;清代门画更加多样,繁盛一时。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湖南滩头、福建漳州、陕西凤翔、四川绵竹和山东潍县等地。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自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了清代,年画从形式到数量上都发展到了高峰。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在新一年中表达美好意愿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五谷丰登(年画·清代)

  娃娃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常见的表现题材,年画中的娃娃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予以表现,体态圆润饱满、健康壮硕、神情活泼生动、憨态可掬,且多与仕女、莲花、鲤鱼、石榴等组合,形成“五子夺莲”、“榴开百子”和“富贵有鱼(余)”等祥瑞的主题,画面热闹喜庆、寓意吉祥。杨柳青的娃娃类年画造型生动、线条工细,设色妍丽雅致,构成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面,闹春的百子为新春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的内容,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题材经久不衰,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