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钧瓷的审美特征及其因素

2009-08-17 17:5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如果说,“窑变”以“一把火”实现了自然灵气功的凝聚,那么,更应该说,窑工以“一片心”调度了自身灵气的凝聚。在天地之间,自然的灵气和人的灵气交融于“窑变”,集结于

气聚而成物,物散而成为气。对中国人来说,宇宙生成于自然灵气的流行变化和凝聚交融,如王夫之所言:“天人之蕴,一气而已!”(《读四书大全·告子上篇》)表述宇宙生成论的气论哲学,是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注重自然的思想来源。工艺上强调“天工开物”,讲求“巧夺天工”,就是要求工艺创作顺天应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任造化的灵气贯通充盈,任天然材料的本性尽情流露。所谓鬼斧神工之作,便是天宫巧夺之为。自然的浩然灵气和人类的生命灵性,在不事雕琢的巧工中交相呼应,在不落痕迹巧作上交融吻合,化作尽得造化风流,广集天地灵秀的浑成之美。

独到的中国工艺美学和造物思想,造就了万千如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优秀传统工艺。清纯恬静而又生动灿烂的钧瓷,自宋以来便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佼佼者。

在工匠们的心目中,神垕的土地是神奇的,这里的大龙山和凤翅山秉天地灵气,如龙凤呈祥,自城内蕴丰厚的五色瓷土,为他们的瓷艺创造提供了无限的自然契机,在土地神的心目中,禹县的窑工是智慧的,为他们的领地风土增添了美丽的艺术色彩。人杰地灵,钟灵敏秀,千载历史,万般因缘,皆凝聚于钧瓷,化作如诗如梦的形、色、质,化作亦实亦虚的巧造妙烧。

造型,是瓷艺的基本形式,也是瓷艺施展其釉色美和质地美的空间架构。深艺道的禹县窑工,从来都重视造型的处理,形制的丰富性显示了他们处理造型的基本匠心。早在北宋之际,钧瓷的造型格局就呈现了多样性,尊、炉、鼎、洗、盆、杯、盏、瓶、盘、枕等诸多有代表性的形制业已定型。这些丰富而又定型化的形制样式,为以后的钧瓷在风格形式上多样统一地演绎奠定了基础。就造型而言,最具设计匠心的是钧器结构的单纯性。不难看出,钧瓷形制尽管多样,但主体多采用粗放的线形,辅以脊棱或环耳等简而少的配饰,使整个造型显得洗练单纯,敦实饱满。其意既强调丰润古朴的端庄美,更考虑到为显示钧瓷特有的色、质之美提供相宜的条件,即有利于釉色装饰的平缓而阔绰的表层空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