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康熙青花欧洲加彩仕女图瓶
清雍正粉彩仕女采桑图盘
清乾隆粉彩西厢故事图盘
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评价极高,中国瓷器一度价抵黄金,被欧洲皇室贵族视若拱璧、竞相收藏。可是,如果进一步提问,这些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究竟是官窑瓷还是外销瓷,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
官窑瓷器不会大量出口
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表示,认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仅是针对官窑的,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更是中国古陶瓷收藏领域的一个严重的误解”。
事实上,1860年之前,欧洲皇室及上流社会收藏的中国瓷器就是清代(包括明代)的外销瓷,那些被他们所大量仿制的中国瓷器也是明清外销瓷。
胡雁溪说,中国的官窑瓷器过去根本不会大量出口,除了极少量赠给外国皇室或使节的礼品瓷;即使在中国国内,普通臣民也是见不到官窑瓷的。
据了解,中国官窑真正流传到西方去,以及日本人真正见识到中国官窑,都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毁圆明园以后;中国官窑瓷器大量流失到西方则更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掠夺了大量中国皇家文物。民国以后,清室岁入不足,将很多瓷器抵押给银行,最后由银行进行拍卖。此外,内务府也曾进行过古董拍卖。加之内廷种种盗窃行为的发生,才造成了官窑瓷的大量外流。
可以说,20世纪初期之前,西方人甚至没见过多少中国官窑瓷,西方社会对中国陶瓷的所有美誉其实也都是针对通过贸易而来的中国外销瓷。直到1710年之前,欧洲还制造不出真正的瓷器,只能从中国进口。在几个世纪里,包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都大量仿制过中国瓷器,而他们仿制的样本也都是中国外销瓷。
高档外销瓷画工堪比官窑
“看瓷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研究瓷器要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胡雁溪特别提到,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题材宽泛度、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反映的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是无法与外销瓷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