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潮州戏神的传说以及庙记

2009-03-25 15: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潮州一带有这样的传说:潮州戏来自田元帅。田元帅是唐明皇时的乐师,掌握梨园子弟。

  潮州一带有这样的传说:潮州戏来自田元帅。田元帅是唐明皇时的乐师,掌握梨园子弟。他本姓雷,名逢春,官拜翰林院士,曾奉旨平番邦,执掌过帅印,因此称为雷元帅,后来,犯了杀头之罪,朝廷念他功高,不加以杀害。从此,他便改为田姓。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雷祖诞,便是田元帅诞辰纪念日。照这样的传说,田元帅似乎是真有其人,而潮州戏艺人却把他神化了,奉为潮州戏的戏神。

  从前,潮州戏各科班的后台中,都设有田元帅神位。戏班经常流动,为了方便携带起见,特制小木盒装神炉,外加上木龛和罗帐遮住。龛额上有“翰林院”三字,中以红纸书写:“玉封九天风火院田大元帅神位”,旁有对曰:“月殿风光传乐府,梨园景色快人心”。把田元帅当成是玉封的戏神,显然是迷信,不足为据。还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戏开锣四出吉祥戏(净棚、蟠桃会、京城会、仙姬送子)中,首出是净棚,扮李世民的演员,在田元帅神前献过神纸之后上台,唱念道:“高搭彩楼巧样装,梨园子弟有千万,句句都是翰林造,来者万古流传。”从潮州戏的这出例戏看来,又似乎与传说有些关连。根据以上民间传说和潮州戏的古例,田元帅似是唐明皇时的乐师,潮州戏也必是来自唐代的梨园。可是,从我国戏剧的历史演变看来,唐代虽有歌舞伎,却未有成型戏曲;“梨园”二字,又早已泛称一般职业戏曲团体;至于田元帅的来历究竟如何?也未见载入史籍。因此,要断定潮州戏就是唐代戏曲的遗响,还是缺乏充分和可靠的根据。   

  田元帅产生潮州戏的传说,虽然未可信以为真,但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情况和材料,还可提供作为研究潮剧历史时参考。潮州戏艺人为纪念田元帅,曾在原潮州府的旧址建立过田元帅庙。前几年我路过潮州时,曾经参观过田元帅庙。该庙又名“庆喜庵”。在这庙中,我见过嵌在壁上的一块碑石,那模糊的刻字记载着:“咸丰九年八月初三日,祖庙被狂风拆毁,社、里同众梨园子弟重修庙宇。十年,梨园会议:正音班每年每班银二元,西秦班每年每班银二元,潮音班每年每班银一元,期约银项两次收用。……三月八日各班收来祖庙交和尚收入敬神。初二、十六进盒、清茶、银锭、香烛奉敬。六月二十四日圣寿致敬一天,酒礼影戏一台奉敬。十二月二十四日做平安敬一天,酒礼影戏一台送神。梨园子弟,永之万年照此规约,遵奉而行。如有违者,不是田府派下子孙”。从这一记载的资料,可以知道:咸丰年间,潮州有潮音班,又有西秦班和正音班共三个剧种。潮音班又称潮州戏,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潮剧。又据这一记载“咸丰九年,祖庙被狂风拆毁”,可知原来的田元帅庙是建于咸丰九年以前。

  查潮州府志,“庆喜庵”是建于顺治年间。庵中还悬有钟一口,铸文“明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张世显同室陈氏奉敬。”顺治年间的“庆喜庵”是不是田元帅庙,已难稽考。那么,在咸丰之前已经成型的潮音戏,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有待进一步地探索。    

  此外,还值得研究的是,信奉田元帅为戏神的不止潮州戏这个剧种,在我们广东省有正字戏,在福建南部还有梨园戏、老白字戏等。在福建的诏安县,还有清代遗留下来的田元帅庙,庙内的摆设与潮州田元帅庙大略相同。福建和广东的这几个剧种对于田元帅的传说,也都是大同而小异。从发展至今天的情况来说,这些剧种已经是各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如果试将各自的传统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等各方面情况作一比较,尚可窥见有些相类似的痕迹,彼此之间似有血缘关系,或许当年就是同胞姐妹也未可知。闽南梨园戏、老白字戏和广东的正字戏历史悠长,广东潮剧的来源也很古,究竟潮剧的源流出之何处,亟需要更多方面的考查。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