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潮州戏神的传说以及庙记(2)

2009-03-25 15: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明代潮州风俗与潮州戏 从前,潮州民间祭神娱鬼,必用戏剧,历代相承,形成了注重戏剧的风俗习惯。虽然未能明确断定,潮州的戏剧风俗起源是在什么

  明代潮州风俗与潮州戏
  从前,潮州民间祭神娱鬼,必用戏剧,历代相承,形成了注重戏剧的风俗习惯。虽然未能明确断定,潮州的戏剧风俗起源是在什么年代,就以现有的一些资料来说,不但清代是“乡社演剧多者相夸耀”,明代也是“坊乡多演戏”的时代。明代潮州重视戏剧风俗,有下面的文字记载可供研究参考:

  明嘉靖年间,饶平乌石村人张琏率众起义,于嘉靖三十九年五月自立飞龙国,势震闽、粤、赣三省,四十一年六月被擒斩首,当地人民为纪念张琏,在乌石村建设飞龙庙,每年六月六日演剧。(见明史阮通志的记载)    通志曰:“潮俗民多力耕。士习之病,竞为奢侈,樗蒲歌舞,傅粉嬉游,于今渐甚,其声歌轻婉,闽广相半,中有无其字而独用声口相授,曹好之,以为新声。仲春祀先祖,坊乡多演戏。谚曰:孟月灯,仲月戏,清明墓祭。”(见顺治庚子《潮州府志》)
  从这些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自明嘉靖一直至清代,都有戏剧的习俗。这对于潮州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过极其重要的关系。又潮人记宋元翰传说:“其治人以礼教,平生躬修,率物一禀于礼,凡椎结戏剧之俗,翕然丕变。”宋元翰是明正德九年的潮阳县令。宋元翰传说明:在距离现在已经有四百五十多年(即公元一五一五年)以前,潮州已有戏剧的风俗了;并且在元翰治潮期间,戏剧风俗曾经“丕变”过,但不知道当年是如何“丕变”法。
  明正德之后,潮州一带仍很盛行戏剧,从最近所获得的一些材料中,已经得到证实。潮剧现在有两本明代万历间的戏文版本流存于国外,一本是注明“摘锦潮调”的《苏六娘》和《金花牧羊》;另一本是注明“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的《荔镜记》(陈三与五娘故事)。根据这项材料,可以知道在明正德和万历期间,潮州有过能演《苏六娘》《金花牧羊》《陈三与五娘》等传奇故事的戏剧。到了后来,“摘锦潮调”的明刊本流到日本去,前年中国访日本艺术团才从日本得到了《苏六娘》和《金花牧羊》戏文刊本的全部照片。《荔镜记》戏文的明刊本,至今还藏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中。据向达先生介绍明本《荔镜记》的内容说:“是书每页分三栏,上栏颜臣全部半页十四行,行五字,中栏插图,两旁各七言诗二句,下栏戏文半页十一行,行十六字。全书一百五十页,收戏文五十五出,而无第一出,故实只五十四出。颜臣全部为曲子、曲牌、戏文,所谓勾栏,都是西厢记中的曲子,就字体、插图、形式,版似万历刊本。末页上栏有书坊告白云:重刊荔镜记戏文,计戏文一百五十页,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记,买者须认本堂余氏新安”。(见《瀛涯琐志》记载)
  从《瀛涯琐志》所介绍的情况看来,万历重刊荔镜记戏文之前,已有“前本荔枝记”了。前本《荔枝记》是在什么时候刊行呢?据日本学者股部宇之吉编佚存书目的记载说:“荔镜记戏文,嘉靖本为重刊五色,潮泉插科语,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这样说来《荔镜记》戏文,早在嘉靖之前已有刊本了,嘉靖年间又有重刊五色本,它的前本《荔枝记》,很可能是在嘉靖之前的什么年间,须要再加详细的考查。
  《荔镜记》《苏六娘》《金花牧羊》等类戏文,属传奇体裁,皆取材于潮州民间故事传说,并且刊本注明是“潮调摘锦”,被搬上戏曲舞台之后,必定是以潮州方言演唱。这就说明,在明正德前后,潮州已有地方戏曲即“潮调戏”。从《荔镜记》戏文被收入诗词北曲勾栏看来,它所流行的地区已经超出广东潮州和福建泉州一带了。《荔镜记》戏文自明刊本之后,又有道光本、光绪本和宣统本等流行各地,并有根据戏文改编成为小说的《奇逢传》等各种版本出现,可见它自明以来一直受广大群众欢迎。但它在封建统治时期,曾经历受许多次禁止上演。揭阳县志这样记载:
  “揭民不习工商,惟士与农,其余或游手好闲,习赌为业,搬戏诲淫,其流至于为偷为盗,尤可恨者,乡谈陈三一曲,伤风俗败,必淫荡亡检者为之,不知里巷市井,何以翕然共好,崇正间,邑令陈鼎新首行禁令,亦厘正风化之一端也。”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