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潮州戏神的传说以及庙记(3)

2009-03-25 15: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这项史料证实:人民所喜爱的戏剧,封建统治阶级是反对的。像《荔镜记》戏文一样受扼杀,甚至有永远不能再翻身的优秀传统剧目,全国各个剧种不知共

  这项史料证实:人民所喜爱的戏剧,封建统治阶级是反对的。像《荔镜记》戏文一样受扼杀,甚至有永远不能再翻身的优秀传统剧目,全国各个剧种不知共有多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对于研究各个剧种的源流来说,也增加了一些困难。
  以上各项材料说明,潮州在明代有过“潮调戏”,至于“潮调戏”怎样产生和发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清代潮州盛行的戏曲
  马明晓同志在《正音戏并未绝响》一文中,提出潮剧的历史说:“三十五年前,当潮音戏(即潮剧)已经大量发展,成为潮汕地区主要剧种时,潮汕还有正音戏活动,但为数不多……”(见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九日羊城晚报“晚会”)。三十五年前(即公元一九二四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潮剧在潮汕地区仍很流行是事实,至于潮剧大量发展成为潮汕地区主要剧种的年代,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值得很好商榷。下面一些有关的文字资料,与马明晓同志的断语是有出入的。

  光绪王定镐《鳄渚摭谈》记载:“潮属菊部,谓之戏班,正音、白字、西秦、外江凡四种。白字戏近来最盛,优童艳泽,服色新妍。正音、西秦、外江一类不过数班,独白字班以百计。”光绪二十八年岭东日报又载:“时潮州梨园,分外江与潮音,而潮音凡二百余班,此为潮音戏鼎盛时代。”根据以上这些文字资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在清代末朝,潮州地方已流行着四种戏曲。在这四个剧种之中,最为发达的就是白字戏。白字戏又称潮音戏,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潮剧。光绪年间,在数百万人口的潮汕地区,一时竟出现过一二百班潮音戏,说它是“潮音戏鼎盛时代”并不会过分。那么,潮音戏成为潮汕地区的主要剧种,就应该是在清代光绪之前了,这与马明晓同志所断定的时间,至少相差约数十年之久。又根据潮剧前辈艺人们的回忆,清朝亡后,盛极一时的潮音戏已逐渐走向衰败。马明晓同志所指的三十五年前,恰好是潮音戏衰落的年代,把它当成是大量发展成为主要剧种的年代,不是完全相反了吗?
  潮剧成为潮汕地区的主要剧种,究竟在什么时候,确是值得详细研究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潮剧的历史问题,还涉及到正字戏等几个剧种的变化。虽然现有的材料还不甚完整,就以《粤游小识》有关潮剧的记载看来,也颇能说明这一问题。
  “潮剧所演传奇,多习南音而操土风,名本地班,观者昼夜忘倦,若唱昆腔,人人厌听,辄散去。本地班虽用丝竹,必节以金,俗称马锣,喧聒满耳。”(见江都张心太《粤游小识》)
  江都张心太的父亲,曾经在潮州当过官吏。张心太跟随他的父亲到过潮州。《粤游小识》成书于光绪乙亥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所记述的事多数是同治年间或以前的事。张心太不但记述了当年潮剧演出的一般情形,并且说明潮剧在潮汕区最受欢迎,连那曾经盛行全国的昆腔,也没法取胜过它。可知同治年间,潮剧已经成为潮汕地区的主要剧种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粤游小识》所述的一般情况,与乾隆年间地方志的记载,大致相同。“凡乡社演剧多者相夸耀。所演传奇,皆习南音而操土风,聚观昼夜忘倦,若唱昆腔,人人厌听,辄散去。虽用丝竹,必鸣金以节之,俗称马锣,喧聒难听”(见乾隆辛已版潮州府志)。
  旧志这段记载,说明乾隆年间,潮州各乡社很注重戏剧的风俗,必然大大促进戏曲的发展;并又说明早在二百年前,潮汕地区的人民已经厌听昆腔,而喜欢本地班的潮剧了。潮剧或许就在当时发展成为潮汕地方的主要剧种,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根据现有的一些材料,可以说明清初潮州一带地方,已经有潮州戏流行了。清初的潮州戏,究竟是什么样式的,目前还很难详知。不过,除了后来在旧志中有以上的简单记载之外,还有李调元《南越笔记》作了这样的记述:

“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潮音似闽,多有声而无其字,在一字而演为二三字,其歌轻婉,闽广相半,中有无其字而独用声口相援,曹好之,以为新调者。”
  李调元是四川人,是明代的戏剧家,曾编写过一本《南越笔记》,成书于乾隆年间,它所述说潮州戏的现状,与顺治潮州府志有关的记载颇有类似之处。清初潮州戏是个什么样子,现在来说,要算他记得比较详细了。除了《南越笔记》
  所介绍的情形之外,还有清人陈琼的遗作略现当年的实况。现在潮州市文化馆保存下来的陈琼写实画四幅,其中前三幅是描绘清康熙年间,潮州民众抢救韩江北堤出险时的情景,最后一幅是写竣工后群情欢欣,并有演戏庆祝的盛况。虽然时长月久,墨迹已有些模糊,如果细看起来,还可略见六柱的戏台上,台中张挂竹帘为幕,竹帘两边夹有绣帐为幛;竹帘后隐约可见有锣鼓乐作,并有扮八仙模样的伶人。帘前设桌一椅二弦索乐分坐两边,左三人中有一手抱琵琶,一人吹笛,一人奏铙;右三人中有一呼笙,一人拍板,又一人所持乐器已化。从陈琼的遗墨中,可以更进一步地知道清初潮州戏的形状,若与传至今天的潮剧比较起来,当然是变化已大。潮剧究竟是怎么样变化来的,还须再作研究。

(编辑:地理公主  猪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