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昆曲六百年(八):昆曲归来(3)

2009-07-10 15:2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央视网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一支强心针的力量一下子就使得我们的昆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受到了国际的关注。 在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几股力量的联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一支强心针的力量一下子就使得我们的昆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受到了国际的关注。 在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几股力量的联合推动下,昆曲的演出市场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繁荣景象。

2004年秋天,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新排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那个20年前曾经无戏可演的王芳饰演了一号女主角——杨贵妃。 这一年的苏州昆剧院,还有另一部重头戏,那就是由作家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全本《长生殿》和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带着几许神秘,又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它高贵典雅、精致美丽。一时间昆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时尚话题。

昆曲培养年轻观众,大学校园是最重要的阵地。昆曲进校园也是文化部关于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实施方案的一部分。根据这个方案,全国7家昆剧院团每团每年必须到大学校园进行不少于20场公益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和全本《长生殿》的上演,让昆曲在大学里掀起了一股热潮。

当整个中国迈入一个崛起的世纪,昆曲又一次出现在舞台的中央。盛世元音再次唱响!

六百年的昆曲,焕发了新的青春,回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2006年7月,三年一届的中国昆曲艺术节如期在苏州举行。这是《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后举行的第一届昆曲节。全国7家昆剧院团都带来了自己新排的大戏。 与以往两届昆曲节不同的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昆曲社团也第一次在昆曲展演中亮相。

在过去几年中,苏州这个昆曲的发源地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今,苏州已经拥有了苏州昆剧院、苏州昆剧传习所、昆曲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昆曲博物馆、昆曲演出场所、苏州昆曲学校等一批昆曲的演出、教育、传承、研究和保护机构。2006年,苏州市还出台了国内第一个保护昆曲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

迤俪之声在21世纪的今天又一次在古老的苏州响起,虎丘的千人石上再次聚满了昆曲迷。 悠扬的笛声穿过花窗、翻过粉墙,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回荡。 在城市的喧闹中,人们听到了一片宁静。 昆曲如同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一次次的场景变换,一年年的人物更迭,转眼就是六百年。 六百年前,昆山人顾坚改进和完善了南曲声腔,绘就昆曲传奇的最初一笔。 四百年前,汤显祖完成不朽的传奇《牡丹亭》,昆曲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三百年前,两部传奇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先后唱响大江南北,昆曲在康乾盛世奠定了无可动摇的国剧地位。 二百年前,在一代代昆曲艺人的努力下,昆曲折子戏已日臻完善,为刚刚萌芽的各地方剧种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近代中国戏曲蓬勃发展的大幕就此缓缓拉开。 八十多年前,40多个少年走进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大门。在昆曲最为衰弱的时候,他们用尽毕生心力守护着昆曲的一脉香火。  五十年前,周传瑛等传字辈艺人演出新编《十五贯》,造就了新中国文艺史上“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佳话。 今天,古老的昆曲焕发了青春,迎接着下一个百年。

在这方狭小而又广阔的舞台上,六百年的昆曲演绎着属于全人类的永恒经典。台下,是一个民族的唱和。

(责任编辑:绵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