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谭鑫培作古已近30年,厅堂上的老者是谭门的第三代传人,谭鑫培的第五子,人称“五爷”的谭小培,除了继承父亲所开创的谭派文武老生的传统,五爷平生最得意的便是一手培养出了一个“好儿子”,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谭富英自幼被送到富连成科班坐科,后又师承余叔岩,以独特的唱腔做派开创谭派的新局面。为区别于其祖,时人称谭富英的唱腔为“新谭派”,毛泽东都是谭富英的戏迷。
谭家薪继火传,谭富英的长子谭元寿自1945年从富连成出科后,也已经自己挑班了。这一天在这个老宅出生的男婴,正是谭元寿的长子。“四世同堂,元寿,你可得好好给你儿子取名字。”谭富英说。“想好了,要他孝敬曾祖,就叫孝曾吧。”谭元寿答道。
主席点烟
谭家细品新旧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但人们对京剧的钟情依旧,戏照听、角照捧,京剧名家名角演出更加频繁。1950年初的一天,谭富英在朝阳门内南小街的陆军医院礼堂演出《红鬃烈马》的一折《武家坡》。
作为谭富英的戏迷,毛泽东得知消息特地前来观看。毛主席进入礼堂后,场内掌声经久不息。原本在后台的谭小培马上来到了观众席,代表演员迎接毛主席。
“戏还没开始,请主席先到后台休息片刻。”谭小培说。现在到后台不合适,影响演员的情绪,还是戏散了再去慰问大家的好。毛主席笑着拉谭小培一起落座观众席。
锵锵锵锵……大戏在一阵锣鼓声中拉开序幕。毛主席一边看戏,一边与谭小培聊京剧谭派艺术。“没想到主席对咱们谭家这么熟悉!”“我不懂,但喜欢看,看多了,不免一知半解,这也算自学成材吧!”毛主席边说边从衣服口袋里取出香烟。谭小培也赶紧把自己身上带的香烟敬给毛主席。毛主席接过来说:“我们交换一支,你吸一支我这个尝一尝!”
此时,谭元寿正在后台伺候着父亲谭富英,年轻人好奇毛主席到底长什么样子,便从帘子掀开一条小缝朝观众席望去,这一望险些惊掉了手中的茶壶。原来毛主席正拿着打火机,给谭小培点烟。
“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谭小培连连退让。“大家都是同志嘛,难道你高兴我脱离群众吗?”毛主席坚持为谭小培点上了这根香烟。谭富英演出完毕,毛主席又亲自到后台,赞谭富英的表演名不虚传。
回家后谭家人颇多感慨。1917年,为了给广东军阀陆荣廷助兴,病重的“伶界大王”谭鑫培被军警胁迫前往那家花园唱堂会,回来身心疲惫,不久便撒手人寰。
旧社会甭管你是怎样的角,也不过是戏子;新中国,昔日的伶人竟能够跟最高领导人平起平坐,谭家人开始细细品味这些不可思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