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诗情画意的江南戏文 越剧《红楼梦》的演变(2)

2009-10-20 15: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古韵
四十年代初期,袁雪芬演过《林黛玉》,尹桂芳演过《红楼梦》。《林黛玉》是吕仲编剧,《红楼梦》是弘英编剧,这两部戏,都是在雪声剧团和芳华剧团

四十年代初期,袁雪芬演过《林黛玉》,尹桂芳演过《红楼梦》。《林黛玉》是吕仲编剧,《红楼梦》是弘英编剧,这两部戏,都是在雪声剧团和芳华剧团正式建立之前演出。吕仲、弘英都是越剧早期编剧,吕仲当时是“雪声”剧务部主任,编过不少戏,解放后,转到京剧院,为周信芳院长写过艺术纪录。弘英解放后,在越剧院参加过《梁祝》、《碧玉簪》、《盘夫索夫》等剧目整理编写工作,后调到天津越剧团,退休后又回到上海虹口越剧团工作。他们都是越剧“红楼梦”早期的开拓者。这两部“红楼戏”开拓有功,但影响并不太大,没有成为袁雪芬和尹桂芳的常演剧目。四十年代后期,傅全香和范瑞娟的东山越艺社也演出过“红楼戏”:《宝玉与晴雯》。这个剧目,在九十年代,范瑞娟和学生一起拍摄电视艺术片《余音袅袅绕梁来》时,还选过《宝玉与晴雯》的片段《祭雯》,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白银飞主演贾宝玉。

四十年代的“红楼戏”,正在起步,初登舞台,还不成熟,影响不大。

越剧《红楼梦》

五十年代的越剧“红楼戏”

五十年代是越剧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也是越剧"红楼戏"成长、成熟的大好时期。

当时,通过《红楼梦》研究的讨论热潮,越剧“红楼戏”演出很多。芳华剧团1951年先演出《红楼梦》,1955年再演《宝玉与黛玉》。合众剧团五十年代也演过《红楼梦》,焦月娥、徐逸秋主演。合作剧团五十年代也演过《尤三姐》,戚雅仙主演。影响较大,演期较长的是尹桂芳主演,冯允庄(苏青)编剧的《宝玉与黛玉》。演出连满数月,还到北京旅行演出。问题也有不少,主要是受“阶级斗争论”影响,突出“丫头”地位,塑造了一个“丫头”典型“惠香”,集晴雯、金钏等于一身,表达“卑贱者最可贵”的思想。后来,作者苏青受“胡风冤案”影响被关押,剧目也受影响。尹桂芳60年代复演时,就也采用上海越剧院的徐进改编本。“宝玉与黛玉”也就从此被湮没。

这个时期的“红楼戏”,最见成功最有影响的是1958年的徐进编剧和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它取众家之长,发挥越剧之长,终成为越剧“红楼梦”中的精品。六十年代又搬上银幕,再集优秀演员于一堂,金采风演王熙凤,吕瑞英演薛宝钗。于是更见精采,到处流传,为越剧“红楼梦”开创了新天地。

五十年代时期,上海文化出版社还出版过一本越剧《红楼梦》剧本。编入《戏曲小丛书》。作者洪隆,原名冯少白,曾是当年新四军重要干部,刘少奇的战友,解放前在杭州搞地下工作,解放后任民政厅长,后调到上海市文化局任戏剧处处长,因喜爱越剧,就编成这一部“红楼戏”。

这部“红楼戏”,我不知道后来有否演出?它是出版于徐进本之前的。这位“红楼戏”编剧,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刘少奇冤案牵连,受尽迫害,终于因病而死。这个不寻常的业余越剧编剧,也在越剧“红楼戏”的历史上,有过这么一段插曲,也不妨顺笔记下。

新时期越剧红楼戏

十年动乱,越剧成了“靡靡之音”,越剧“红楼戏”自然打入冷宫。八十年代越剧复兴、电影《红楼梦》重见天日,越剧“红楼戏”,也见精品在传种接代,《红楼梦》由徐玉兰、王文娟演到金美芳、陈颖、钱惠丽、单仰萍、王志萍、王君安等。也见新品在不断涌现。八十年代末期,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建立,就演出过新的“红楼戏”《风雨大观园》、《梨香院》等新戏,由方亚芬、章瑞虹等主演。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