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六奇”成就马未都的收藏人生

2009-04-11 13: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北京收藏界,提起马未都,圈内人会竖起大拇指,生在动荡岁月却不甘人后,不是收藏世家却以收藏古代瓷器、家具闻名,开办私人博物馆却招来国际风险投资商。

在北京收藏界,提起马未都,圈内人会竖起大拇指,生在动荡岁月却不甘人后,不是收藏世家却以收藏古代瓷器、家具闻名,开办私人博物馆却招来国际风险投资商。他是一个时代造就的成功者。

马未都之一奇

靠文学作品一举成名

1966年,马未都11岁,“文革”开始了,和成千上万同龄人一样,马未都的学业戛然而止。但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他却在20多岁时已然因文成名,他讲述青年人情爱的小说《今夜月儿明》被《中国青年报》副刊以整版篇幅发出。后来,马未都被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当时该社最年轻的编辑。用他自己的话说:“恢复高考制度时我已经到了出版社上班,无法再参加高考走进大学。但当我在编辑领域已经做到得心应手时,第一批恢复高考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呢!”

文学领域给马未都后来醉心收藏搭建了桥梁,他由文学了解文化,由文化了解文物。由于教育断层,马未都对知识的渴求极其强烈,“对未知的事物极感兴趣,书读得特别杂”。

马未都表示自己喜欢上收藏是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未知领域的好奇。“我当时对很多历史都不太熟悉,就特别想知道。当然,我可以从历史文献中获得知识,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不能完全保证,而研究文物则不同,它可以被看做是历史的证据史。”

 马未都之二奇

“捡漏”成就大收藏

据马未都介绍,他手上的大部分文物都是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地摊上“捡”来的。“我搞收藏是兴趣所致,年轻时有机会,幸运地买到了很多廉价的珍品。”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文物的价值没有被认定,东西极为便宜。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状态的市场,马未都经常出入玉渊潭东门、北海后海、朝阳门自发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