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個文豪叫李敖,他說:鑒古方知今。這就是今人好古的原因,中國人好古玉,是骨子裡的。
1、什麼是古玉
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聲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來的或理論出來的。現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備這個特徵。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仿品多,長眼哪!
2、什麼是鑒定
鑒定並不神秘,簡單的說就是:用標形器和被鑒定器對比。實際要複雜一些,要經過:立標、觀察、涉獵、積澱、總結、反饋、否定、精練、反覆、對比。每個階段都有可能誤入歧途。如果說自我否定是進步的關鍵,那麼有幾個人有勇氣;有能力面對自己的失誤,而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哪。多數人誤入歧途並不奇怪。十條老牛也拉不回來。
3、長眼靠什麼
一不靠老師;二不靠書本。[書不能一點不看] 靠真標本自悟,不斷擴大標本品種。不怕鬼,不信斜,錯了從新來。茅台酒的味道靠自己品。沒有悟性就分不清忠告和騙術;沒有悟性是一片黑暗。
4、悟性從那裡來
有人叫境界,有人叫慧根。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足以,那就是你的悟性使然。人們注定要在大多數事上一塌糊塗。這和智慧、文化水平無關,沒什麼不服的,越不服越陷的深。悟性就是指引你的上帝之手。
5、會與不會之間
玩古玉的人中,多數人終生入不了道[百分之九十]。部分人擺脫不了二把刀[百分之十]。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成手,也就是鑒定準確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難斷沒有錯斷的人,這就是現實。但願能改變之,這不是單方所能為的。
6、有那麼多古玉嗎
有了眼就知道有多少古玉了。現在是收藏古玉的最好時機,假的比真的賣的好。
7、收藏者的難處
普通收藏者的最大難處就是,找不到標形器。博物館的展品不能成為標形器,因為標形器必須能長期密切接觸。不要小瞧真品碎片,那是長眼的利器。盲目拜師是第二個誤區,他的老師就走偏道了。
8、專業人士的常見誤區
專業人士不存在標形器的困惑。但是他們容易對市場不敏感;對高仿品缺乏研究。只有知道假的為什麼假,才能對真的為什麼真有更深刻的認識。專業人員有高有低很正常。[希望上述評論沒有得罪專家和老師]
9、長眼有訣巧嗎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說有是因為悟道的過程各不相同,各有個的特點。說沒有是因為茅台酒的味道沒人能說清楚。同飲一杯酒的人表述也各不相同。鑒定是工匠之述,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也有好眼力的。信息是直觀的,理論多了可能是好事,也可能畫蛇添足。這就是有些高級文化人入不了套的原因。
10、打眼的啟示
打眼是必須的,打疼了就長記性了[多數專業人士缺乏這個刺激],悟性好損失就會小。 二把刀打眼有兩種:一是非買不可,買到手就明白了。二是買後怎麼看怎麼對,經過別人的點評和時間的沉澱才會明白。初學者不存在打眼,買前買後都要經過充分論證,立標是最關鍵時期,好的專業人士是最好的徵詢對像[注意專業人士的關鍵作用]。不要亂投師,不要怕多跑路,不要怕多花成本。
11、撿漏
很多人講故事說:他花百、八十元就買了個大國寶,還編一套理論以證之。你信嗎。成手也不敢輕言撿漏,賣的總比買的精。他可能低價給你,那是他沒有回家路費了,東西他很清楚是什麼。這等事太難了。初學者千萬不要做夢取媳婦,這是走瞎道的上帝之手。
12、古玉鑒定的步驟
專業人士鑒定多從斷代開始,教科書對文飾的研究很多,正統學者深受其害。非專業人士多從真偽開始。但殊途同歸。
鑒定有這樣幾個步驟:包漿、沁蝕、玉質、形神、腐蝕、文飾、刀痕。成手遠遠掃一眼就知有沒有,這只能看個大致。鑒定是很嚴緊的。沒有微觀就沒有斷案的證據。[所以鑒定要學會用放大鏡]
古玉包漿說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為軟包漿和硬包漿,軟包漿手頭有肉澀感(北方話叫肉頭兒),硬包漿有明顯玻璃光。軟硬包漿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手長期盤玩或藥液侵泡可做仿包漿。有經驗者可區分。自然狀態的子料也有包漿,一般硬度較高。
沁蝕可分為內沁和外沁,內沁就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晶體酥松,白色絮狀[玉內雜質不是沁而是髒,沁和髒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質的侵入。內沁由內向外發展,外沁由外向內發展,互相促進,直至鈣化。有無外沁的古玉,玉質好可能內沁也不宜查覺。沁蝕狀況和玉質密度分佈、晶體酥松狀況及外部介質性狀有關。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斷真(如老玉新工)。
玉質: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觀,文化承載量最大的一種玉。商代以後的貴族器物多選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羅斯玉分子結構一致,儀器無法判別是和田料還是俄羅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漢和田料品種最全、質量最好,常見黃玉、羊脂玉等。 遼寧岫崦玉:紅山文化器物多採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細。[注意區分岫崦黃玉、和田黃玉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