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在戏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丑行于生、旦、净、丑各行中四占其一,也有句俗语叫“无丑不成戏”,可见丑角在戏曲中地位的重要性。丑角脸谱虽不像净角脸谱那样类型多样复杂,但也不仅只有文武丑之分那么简单。净角勾脸为突出形象,油彩向上扩展高至脑门,以达到夸张眉子、眼窝和额头图案的纹饰效果。而丑角勾脸正好相反,是用收缩形象的手法起到夸张的作用,和净角勾脸的夸张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文丑鼻梁部位 白粉块,远看差不多,近看区别大,不但能表现角色的年龄特征,还能反映出人物的职业特征和文化程度。例如:老丑崇公道、中年蒋干、少年张义所勾图案不同;酒保、差役勾上尖下圆的所谓窝头,而曹操的谋士蒋干和趋炎附势的汤勤就勾豆腐块。至于武丑化妆勾脸的手法就更丰富了,如朱光祖、杨香武勾枣核形,徐良用揉脸,老戏刘利华勾歪脸,时迁则勾筝形,铁拐李勾葫芦形等等变化因人而异。
京剧经历过百年来的演出发展,舞台上先后出现了许多光彩照人的丑角表演艺术家,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
这些丑角人物选材十分广泛,其中有学者专著《京剧脸谱图说》;写真精品《京剧史照》;名家珍藏,早年旧刊专栏配图文章;还有朱斌仙、于世文、李荣刚等多位资深演员的手绘脸谱和傅学斌多年来在后台摹记的资料,基本包含了清末明初前辈名宿与富连成、中华戏曲学校、鸣春社、荣春社以及北京戏校各班高材生的舞台实用脸谱,可称得上是厚积薄发的精选之作。
(责任编辑:三色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