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民国时独具特色的革命根据地纸币收藏大热(2)

2010-04-28 18:02
来源:网络 作者:天涯
狼烟滚滚金融战 钱币收藏之所以能让人欲罢不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精彩的历史背景。革命根据地纸币堪称当年的金融卫士,这些带着硝烟味

   狼烟滚滚金融战

    钱币收藏之所以能让人欲罢不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精彩的历史背景。革命根据地纸币堪称当年的金融卫士,这些带着硝烟味儿的“老兵”,到今天仍会开口说话,讲述被岁月掩盖的金融故事。

    最为藏家熟悉的当属北海币的“革命家史”:1938年8月,北海银行在掖县成立,发行北海银行币。在1941年皖南事变以前,由于同国民党政府实行联合抗日政策,且法币可以兑换英镑和美元,有利于从国际上购买抗战所需物资,因此北海币与法币挂钩,以1:1的比价同时流通。皖南事变后,一方面国民政府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另一方面日军由争夺法币转变为排斥法币,把急剧贬值的法币推向山东抗日根据地,掠夺物资。于是,山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1月正式宣布与法币脱钩,到抗战后期,随着根据地的迅速扩大,北海币的本位币地位日益巩固。与此同时,由于敌伪政权制造大量假钞渗入根据地,引起市场混乱,山东的抗日根据地始终在坚持反假斗争,并且对金银禁止流通,采取积极收购政策,以增强外汇实力。

    冀南银行币则完全是另一番策略:冀南银行币是抗日战争时期流通区域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自发行之初即被确立为晋冀鲁豫地方本位币,不同法币挂钩,不同法币固定比价,完全凭自身实力占领市场,部分敌占区也流行此币。因此,票面上没有一张印有兑换法币的承诺,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北海银行币等形成鲜明对比。

    战场之外,也还有一些小“八卦”封存于革命根据地纸币中。比如区币上的毛泽东头像(图),历来是钱币收藏爱好者青睐的品种。因为此前此后,毛泽东曾两次拒绝将自己的头像印到钞票上。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准备发行货币,毛称自己“没有这个资格”,推荐使用当时共产国际头号人物列宁的头像。第二次是1947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成立,开始设计第一套人民币,毛再次拒绝使用自己的头像,这次的理由是钞票属政府发行,他是党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身份不妥,于是换成了“人民群众”,以体现“人民币”的特征。

    用心良苦建政权

    翻看革命根据地纸币的金融战历史,很快就能体会到当时参与其中的人们为政权建设而付出的良苦用心。

    回想那个年代的中国,金融货币是多么混乱:政府法币、日军伪币、各种地方票券,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几乎得不到保障。如此背景下,中共中央的纸币发行带有整体性,也有审慎的战略步骤,客观来讲的确不失为“仁政”。1949年人民银行总经理南汉宸发表讲话称,对各种地方币,按当时比价收兑,兑到最后一张为止:“人民银行新币发行以后,有些人发生误会,怀疑原存的各种地方货币,是否会象国民党的‘法币’一样停兑作废?我可保证决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人民政府不但对人民银行新币负责,而且对一切解放区银行过去所发行的地方货币,定按照现在所规定的比价收兑,兑到最后一张为止。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发行这些货币的不是千方百计剥削人民的国民党政府,而是时时刻刻保护人民利益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

    货币是一个政权的形象与尊严,这也是钱币收藏很不同于其他收藏门类的关键。革命根据地纸币在政权建设方面出色完成了任务。本场有一枚晋察冀边区银行1945年伍百圆券(图),比较典型地体现了革命根据地艰苦条件下的印制水准,正面长石拱桥、塔亭、牌坊,背面帆船行驶于海天之间,刻版与印刷均相当精美。因陋就简的条件、战事紧张的环境,并没有产生粗制滥造的纸币,反而“精气神”俱足。实现这一“辉煌”的,乃是时人心底的精神与信念。

(实习编辑:念念)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