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旧书收藏不为黄金为书香(2)

2010-04-28 18:04
来源:网络 作者:天涯
藏中之惑分类难,难于上青天 旧书收藏最难成规模,除非是真正的旧书收藏大家才能有规模,另外,必须有大把时间,有珍藏目的、搞创作搞研究的人才

    藏中之惑分类难,难于上青天

    “旧书收藏最难成规模,除非是真正的旧书收藏大家才能有规模,另外,必须有大把时间,有珍藏目的、搞创作搞研究的人才会专门去研究旧书的内容。”赵瑜认为,收藏旧书,始终是极少数人关心的事。

    而让李欣宇为难的是,他无法向别人说清旧书概念和分类:“旧书概念太笼统,不是新出版的书就是旧书吗?而且,旧书分好多类,而且有好多分类标准,按装帧,按时间,按地区,按种类分,这些类别铺就一张大网,想用哪一种概念或者类别来将旧书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

    或许,一般读者最关心的还有旧书的经济价值,李欣宇这样认为:“我看中书的历史价值,有经济价值的旧书,一定是有历史价值的,光有历史价值没有经济价值是不对的,反过来,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肯定是有经济价值,两者相辅相成。”

    他称,旧书的价值和书的内容、社会背景、印刷、品相都有密切关系。

  藏中之人往来无白丁

    李欣宇从2002年开始购买、收藏旧书到现在,他8年间大约花费500万元购买书。当然,他也卖掉了一部分,用来循环资金。

    李欣宇将买卖古旧书的人分为五种,第一种是单纯看书的人,他把这一类人的旧书爱好形容为“像女孩买小耳环、坠子一样,是淘货;像有些人下班搓麻将一样,是生活兴趣”,这部分人不写文章,只是生活的习惯和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种则是以藏养藏的人。也并非纯生意人,只是觉得旧书摊有宝贝,5块买一本,10块钱还能卖出去,他们不是藏家级的水平,只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卖点钱,可以贴补和维持买书的成本。

    第三种旧书收藏者,可能就有一定的目的性,他们对某个领域感兴趣,需要写文章,到图书馆借书、查资料不方便。“他们到便宜找到资料的地方找,图书馆、书店资料都是有限的,不如去地摊或旧书店直接买。几块钱买的书,写点文章还可以挣回来,但这个东西都是长期的过程,头三五年淘不到什么,但淘上数十年,时间长了,信息量大了,比别人掌控信息量大或许就成了一个领域的小专家、小学者。”他举例说,著名的大家启功、郑振铎都是旧书的最大受益者,启功曾说他大量的书是旧书店买来的,郑振铎则是在旧书店度过他的童年时期。

    第四种是靠旧书为生的书贩子。例如在别人搬家的时候当废纸购买,或者到废品收购站低价收购,之后自己分拣,再拿到旧书摊出售,这一类贩书为生的人在西安大约有三五百。

    李欣宇将自己归为第五种,也就是高级的藏家,他们花大量金钱购买旧书,但也会出售一部分以藏养藏,但必定会收藏和自己兴趣有关的古旧书,甚至不论贵贱。

    但不管作为哪一种旧书买卖者,他们都对书有自己的判断,即便刚入行时不懂多少,但几年下来,也会颇具鉴别力,旧书界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藏中之本书的本质一定是读的

    对新兴的旧书收藏热,西安古旧书店的学者张鸣强调:“古旧书的再发行和再流通,是物质的再利用,一本书,有一个人看和有三五个人看,产生的社会效果当然不同,但为啥说走偏了?”他加重语气,“书一定是读的,从来书的价格,没有古玩价格高,而且,古旧书对购买者要求太高,不是说高价买回家,书的价值就能传下去,拥有一套古籍不是用来炫耀,必须要了解它的内涵,书的本质和古玩本质不一样,中国历史因为有书存在,才延续至今。书一定是读的,读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观念。”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