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口技的用途越来越广,不仅仅作为杂技节目表演,还用于相声、小品、评书、四川相书、东北二人转等曲艺和地方剧种节目中,也被使用在手影戏、皮影戏、音乐广播剧、影视剧的配音、拟音等艺术形式中、特别是被经常使用于即兴表演。好的口技作品,其作用的意义就是能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欢乐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教育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口技是一种绝活。不是每个人都能表演好口技的,能学好、表演好口技的人实在太少,大家都学不象,口技演员却能学的非常象。要真正把口技学好、学象、演好是非常不易的事。“喵喵”,“汪汪”,学猫叫狗叫,人人都会,算不了什么,要达到能登台表演的水平,就要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河里游的,草棵里蹦的都学好、学象。你比别人模仿的声音种类多,别人模仿不了、模仿不象的你却能模仿的以假乱真,达到“没有人味”的境界,你与动物对话,动物只知多了一个同类,却不知是人模仿的,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口技。
口技如同练武,也需要执着和勤奋。师彪就是凭借在追梦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精神,将他钟爱的口技练得炉火纯青。为了学习动物的叫声,从14岁那年,每到黄昏,师彪就来到村外等待牛羊等牲畜回村。每每有牲畜折叫声时,他就集中精力去听,然后就模仿。通过无数次的模仿,他的口技成了村支书过年为村民娱乐的必备品。每年过年时,村支书就将师彪“绑架”到村支部里,让他通过广播为全村人进行他的口技表演。后来他的老父亲认为学牲畜叫拿不到台面上,就让他放弃。师彪表面答应但暗中仍然在努力学习。最终他的口技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师彪称“口技是他一声钟爱的艺术”。
(编辑: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