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谁来拯救小品,从赵本山当“小品王”看小品穷途(二)

2009-04-28 14: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孙冉 曹红蓓
“忽悠”成功了,小品失败了 事实上,继第一部《卖拐》后,赵本山已经出现了持续不下去的剧本危机。

“忽悠”成功了,小品失败了

事实上,继第一部《卖拐》后,赵本山已经出现了持续不下去的剧本危机。就是为了之前给了观众的那句“明年卖车”的承诺,第二年他真来了个续貂之作。

当年,春晚观众的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赵本山信手拈来的几个脑筋急转弯,就又把观众“忽悠”了一年。很多人感觉到了他的不严肃,争议四起。而那一年春晚没有什么其他更拿得出手的小品,赵幸运地蝉联了“最受欢迎奖”。

第三年,赵本山还要持续“忽悠”大众的状态,连央视都不干了。春晚总协调秦新民就曾说,“央视作为一个国家媒体,不能让赵本山从‘卖拐’‘卖车’到‘卖担架’,一路忽悠下去,忽悠3年。”

编剧崔凯评价,2000年以后,小品对于赵本山已经不是主业,影视、二人转,及其他文化产业做得更大了。他的身份除了艺术家,还有文化产业家,足球俱乐部老板。

所以到后来,赵本山的表演在遭遇宋丹丹的抢白时,难免有些黯然失色,而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范伟,也多少抢了他的风头。

2003年开始,赵本山就不止一次地表示,春晚太累,不想上了。但赵本山从1990年上春晚开始,到如今无人取代的“小品王”地位,春晚成就了他的名,现在到了他偿还的时候。不同的是,如今的环境不同当初他出道的那几年,好本子鲜见,只靠他这么一个天才演员的滑稽表演撑着,难挽大局。

小品当心“过劳死”

多年来,各种主题先行的晚会,“无小品不成晚会,无小品不能表现主题”的定规,已将小品过度开发,日渐空虚。2007年春晚的“小品门”,给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小品拉响了警钟。

黄宏在2007年春晚的小品《考验》,被指抄周星驰及网络笑话;冯巩《咱村里的事》涉嫌过多借鉴陈佩斯的早期作品;冠军作品赵本山《策划》差强人意;更多小品被指因缺乏生活而丧失“肉感”和“烟火味”。观众心里对小品郁积多年的酸闷终于在观赏了2007年春晚后爆发了。

“说黄宏抄周星驰、抄网络笑话貌似有根据,但他还真不是照那两个抄的,他抄的是某则古代笑话,周星驰和网络笑话也都是抄的。”圈内人士称。

如果说,小品的“抄”病还是首次被诊到,缺乏“肉感”则是缠绵已久的痼疾了。自从有了主题先行的各种晚会,小品就变得形容枯槁,日渐空虚。

“衰人”年方二十三

“小品”本是戏剧院校表演课的一种教学形式。1983年,中央戏剧学院80级表演班学生排了一组“观察生活练习”小品,后来这组小品在电视台播出了,岳红《卖花生仁的姑娘》大受欢迎,这是“小品”第一次亮相荧屏。

1983年春晚,王景愚哑剧小品《吃鸡》和马季《宇宙牌香烟》两个带有表演性小品雏形性质的节目赢得观众厚爱。1984年春晚,成名电影演员陈佩斯、朱时茂表演了小品《吃面》,小品真正开始在全国风靡。

“小品受欢迎的程度是我们当初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始料未及的。”小品创作者、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黄定山说:“这要归因于电视的巨大力量,以及小品本身短小精悍,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特质。”

1987年,在黄宏的记忆里有几件大事:“那一年全国第一届小品电视大赛举行,我考上了军艺,我写的第一个小品《卖挂历》上了辽宁电视台春晚。”次年,黄宏同时受邀为东三省7家电视台的春晚创作7个小品。1990年,小品《超生游击队》在元旦晚会播出的第二天,黄宏生平第一次在街头被群众包围。

《超生游击队》把本已急速升温的小品的影响力推向了巅峰,说过山东快书和相声的黄宏也完成了由一个曲艺演员向小品演员的蜕变。“山东快书是独轮车,相声是自行车,小品是四轮汽车”,的黄宏在那个时候深深感觉到“摆脱曲艺程式的束缚,撒开手脚创作的舒畅”。

小品这个偶然中出现的文艺品类,就这样在中国大陆毫无预兆地欢快成长起来。“八九十年代生活节奏突然加快,而我们的文化又存在着断裂带,人们对文化快餐需求之迫切,在其他华语地区,甚至全球范围都是罕见的。”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研究员指出了小品成长史中媒介背后的文化原因。

而媒介始终是促使小品生存状况改变的重大因素。在黄宏看来,“小品随着电视而火,随着网络而淡。”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举办的历史,在时间上印证了这一说法。

第一届央视小品大赛举办于1987年,由于资源不足,7年后才举办第二届,199419961998,两年一届,之后停办。90年代中到末,正是小品由巅峰状态平稳下滑的过程,1998年,正是网络入侵民间生活的开始。再次恢复小品大赛是在7年之后的2005年,今年是第六届。

本届小品大赛总导演刘铁民对本刊说,大赛办与不办,主要由收视率决定,因此这个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反映小品的发展情况。

小品23岁,却萎靡十年了,这个衰人双腿沉重,迈不开步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