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上柳梢头,幽静、悠远的箫音,似远古吹来的风袭来丝丝寒意,给静谧的夜晚,带来如怨如诉的思绪,使人因迷恋这箫音而久久不能成眠。箫声缥缈,思绪飘飞,在钟声扣扉、琴箫和鸣里,体味出妙指妙心、音落意绵、曲终人散的意境。在寒山古寺中寂然打坐的一禅子?冷然的心迹伴青灯黄卷、闻远钟好风、看月移树动,禅思梵音的苍凉在舒缓的音乐里渲染得淋漓尽致。 太过的静谧凄凉幽怨,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需要用心仔细体会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绝妙来。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不曾到谢桥。”听这样的乐曲,不由得想到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采桑子。浓情淡语悲婉凄楚的思绪都隐含在了清空如画自然平浅的曲调里了。
很多人对古刹却充满了一种敬畏膜拜的心情。这里是一片远离繁华的幽僻之地,葱郁茂密的松柏、巍峨耸立的山峰,层峦叠嶂上的奇花异草,轻盈妙曼的云雾,还有潺潺的溪水、清澈甘甜的山泉、自由嬉戏的鱼虾,在静谧旷远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空盈灵动,让思绪超脱了灵魂的局限和世俗的纷争,飘然逸到了广袤的寰宇。
真的如此纯而真的沉寂吗?
寻遍了古刹的千年古槐、万年松柏,在山崖的缝隙里、在僧人的木鱼声中、在散发着檀香木余香的宗卷上,似乎看到了紫骝骄嘶、柳映画桥,也看到了佛前莲子在哀怨地诉说着寒武纪的心事。是昨梦前尘?霸桥柳的凄迷?还是西湖水的柔婉?重睹芳华,霏霏细雨,可否能飘洒一珠帘的浪漫?在秋的萧瑟里却透出了春的柔情和冬的寒意。
世纪的轮回也许在花草树木的寂静里已悄然萌发,低沉的洞箫缠绵悱恻哀婉如诉,可是女儿家那深藏心底的思绪?在睫毛的掀动里,明眸,能否看得见一个真实的魂魄?那粉红与碧绿的画卷是否已清晰如栩?
也许,凡尘中的俗子是无暇顾及这些清新脱俗的清雅。默了无数遍,只把心海的涟漪轻漾,还是洗不去逐水枫叶的痕迹。佛曰:心中有尘。于是欲把心剥离。其实,心是剥不掉的,血肉相连,洁白的宣纸上,是点点殷红。
人如朝云,飘然远逝,卷帘,映出雪地梅花的清幽与寒素,亦幻亦真、亦虚亦实。在残红褪尽的时候,显出一片纯净的雅致与高洁。秋的萧冷,可否凝成一派清蕴深婉的北国冰川的韵致?落花残影都袅在哀婉迂回的曲子里了。
看似沉寂,实际极其幽怨。凄凉孤寂中有诉不尽的愁绪。人生如梦如云,聚无由、散去容易。斜月画屏,烟雾迷梦,消魂处便是断肠时。空把洞萧抚遍,灯火阑珊,微雨。
在幽静的地方的,古刹象征着什么?寓意何在?
幽的谷、奇的峰、秀的水、郁的树,在香烟缭绕中,有人祈祷。衣袂飘飘、环佩叮当,也不过是浮华里的几分浅淡点缀罢了。我辈皆是红尘中人,即使游离在青山秀水之中,也脱不去一个俗。于是,我便置身于尘俗里,用难得的片刻宁静,去聆听古刹的钟声和叮咚泉水了。
佛曰:不可说。我便悄悄地将那半窗疏影珍藏在心间。
陶醉在幽静悠然的洞箫古刹的幽境里,感悟着世态炎凉和岁月沧桑,在宁静中赏曲赋词,欣然。
(责任编辑:蝶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