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杂技专家、学者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明日”“未来”国际杂技节、意大利罗马金色马戏节、匈牙利布达佩斯马戏节等重大国际赛场上应邀担当国际评委,在世界杂技界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有了国际话语权。
中国杂技在“走出去”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国际大赛、艺术节,将国外优秀的杂技“引进来”。1987年,创办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迄今已成功举办11届;1992年,创办了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迄今已成功举办8届。目前,两个杂技节的办节水平和规模、参赛节目水准、在国际杂技界的影响力等都堪称世界一流,被盛赞为“东方杂技大赛场”。通过杂技让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了中国杂技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与世界杂技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也担负起了一个“杂技大国”的责任和使命。
改革开放给中国杂技出国商演带来巨大利好,出国的渠道、频率、人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杂技商业演出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则常年都有中国的杂技演出团组。一些世界知名的马戏团如太阳马戏团、大苹果马戏团和玲玲马戏团,也都有中国杂技演员参演。中国杂技对外商演创汇占各艺术门类对外商演80%以上的份额,高居榜首。
理论研究蓬勃开展 新闻出版成果丰富
长期以来,中国杂技重技巧发展而轻理论建设,理论研究滞后于艺术实践,成为中国杂技发展的薄弱环节。1981年,中国杂技家协会成立,将杂技理论建设当做重要任务来抓,中国杂技理论研究从拓荒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1987年,七省一市发起了地域杂技理论研讨会,随后发展为十一省一市理论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创办了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并进行理论评奖。从1992年至1999年,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共举办了7次,优秀论文奖评比了8次。1998年,理论评奖被纳入中国杂技金菊奖的奖项。2000年,金菊奖理论奖的评奖每两至三年进行一次,迄今又举办了4次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和5次金菊奖理论奖的评奖。在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期间举办了6次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期间举办了5届国际马戏论坛,国际马戏论坛邀请国内外马戏界的知名人士就世界杂技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成为国际马戏界的高层峰会,在界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改革开放前,中国杂技鲜有新闻出版物面世。1981年《杂技与魔术》杂志创刊,成为中国唯一的杂技魔术类专业的正式出版刊物,截至2008年底,共出刊155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著作的出版达到了最高潮,先后出版了《当代中国杂技》、《中国新文化大系1949—1982杂技集》、《中国杂技艺术史》、《中国艺术百科辞典·杂技》、《杂技论文集》、《杂技论坛》、《杂技艺术论》、《杂技艺术概论》、《杂技美学》、《中国艺术史杂技卷》等一批专业著作。还将金菊奖理论奖获奖作品及部分国内外优秀论文集结成册,出版了多期《杂技与魔术》杂志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