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hào)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有子」名若,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孝」指善事父母,「弟」指尊敬兄长。「犯上」意即冒犯长辈或上位的人。「鲜」是少的意思。「作乱」即不守规矩,做出没有道理的事情。「务本」就是「专心致力于根本」。「道生」的道,指的是「仁道」,也就是人与人相处的道理。「与」同「欤」,是语尾助词。
今解:
有子说:“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会去冒犯长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会去冒犯长上,竟然喜好作乱,那更是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产生。孝弟是行仁的根本,实在十分明显。”
引申
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一个「孝」字。我们不习惯使用单名词,所以在孝的后面,加上一个字,变成复名词。因此出现孝心、孝道、孝经等名词。有人加上顺字,成为「孝顺」,引起很多争论。
到底要不要顺?各有不同的看法。不合理的顺,显然是不孝。而存心不顺,同样是不孝。只有顺到合理的程度,才是正当的孝顺。
智慧启引:有子说:“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会去冒犯长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会去冒犯长上,竟然喜好作乱,那更是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产生。孝弟是行仁的根本,实在十分明显。”
一个人能够合理地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大概就不会对不起上司。历来主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便是由此推论出来的道理。
对得起上司的部属,有资格称为君子。根本的修养,是大家明道和行道的基础。这样看起来,仁道的根本,即在于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
但是,真正的道,必须掌握合理的“度”,才算中道(合理的道路)。过与不及,都属于偏道。
孝到合理的程度,敬到合理的地步。并不是盲目顺从和过分的敬重,务求以合理为度。
智慧之光:
孝是不忘根本的表现,忘本的人容易冒犯长上,那是常见的现象。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现代仍然如此。合理顺从父母,才是孝心。不合理的指示,不能够顶撞,更不应该反过来教训父母,却不可以盲目顺从。对兄长要尊敬,同样以合理为度。过与不及,都不是应有的态度。兄长对弟妹,也要有合理的爱护。
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自己家中,由自己做起,把孝道发扬光大。以孝道传家,对人类的贡献最大。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