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中观赏,在吸收中品味
传统历史道情剧本经清末明初环县道情皮影戏艺术大师解长春的系统移植,大胆改编和整理,共有一百余本,其代表剧目有《蛟龙驹》、《九华山》、《忠孝图》、《土台救主》、《杜十娘》、《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等。
传统道情剧本主题多以反对异族入侵,惩治贪官污吏、歌颂忠孝节烈和男女爱情、除暴安良为题材,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神权、夫权、封建愚昧思想伦理说教等。今天,我们在观赏、品味这些戏剧同时,应“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起封建性糟粕”。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辉煌
当谈道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成就时,这位“台柱子”激动的说:“新中国刚成立后,我父亲率我们戏团三次进北京参加演出,受到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好评。我们家里现在还保存着父亲当年演出时和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呢。道我们这一代时,那是1987年初,我们应意大利意中友协的邀请,出访意大利,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为外国人演出啊,我们全团作了精心准备,决心演好这回戏,我们在罗马、威尼斯等几个城市演出,引起外国人的极大轰动,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加演了好几场的,他们称我们的皮影是‘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最近这几年大的演出是02年10月,我们参加全国首届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为清华、北大、人大等八所名校上演, 03年9月时,我们在北京北兵司马戏院上演了六场,被《光明日报》等二十家媒体报道。那次我们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影?人》专栏题目呢。接着,我们在广州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木偶大奖赛是获得了铜牌。”听着老人自豪的介绍,我们也为道情皮影戏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十分的高兴。据悉, 03年10月环县道情皮影被我国确定为首批诗歌民主自然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现状
当谈到道情皮影的现状时,老人感叹的说:“我们有仅50个戏班,从事道情表演的也大约有300余人,党和政府也为我们这些老艺人每年法放生活补助。问题是,但我们这代人退出时,缺少继承人啊!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都去大城市了。”说这老人陷入了沉思。
令人感慨的是,作为电影鼻祖的皮影戏,尽管最近这几年日益受国家重视和保护。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在影视传媒的冲击下,整个皮影戏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光,也不再被人们追捧,皮影在中国许多地区已濒临消失。许多著名的皮影戏班已不复存在,优秀皮影老艺人的去世,加之中青年这一代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都奔向繁华的都市,缺少继承人,使大量还未传承记录下来下来的唱本、唱腔、古影样及表演艺术也随之绝迹。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