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我要寻根】寻找台中县丰原市陈君阵老人及后人

2009-04-18 16:2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寻找台中县丰原市陈君阵老人及后人。

“来自台湾省台中县丰原市的陈君阵老人或其后人,你们还记得祖家—福建泉州南门外九都西畲村(灵源山边)吗?”晋江市安海镇西畲村陈良彬老人发来求助信说,已去世的老父亲陈振同在解放前,曾与台湾的颖川陈氏宗亲互有来往,解放后突然失去了音讯,希望能帮忙寻找台湾的宗亲。

宗亲道光年间迁往台中县 祖籍地擅长铁具铸造

“宗亲被迫迁往台湾,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陈良彬老人今年80岁了,父亲陈振同已于1975年去世,今年约100多岁。根据陈氏家族老人世代口述,西畲村原是个畲族聚居地,先人因善铸造农用的犁头、铁锅等铁具,又名“西铸”村;《安海志》也明确记载:明代,西畲村民曾经为郑成功铸过大炮。到了清代道光年间,西畲村民铸造了一批土炮,准备通过当时的晋江县蚶江渡走私运往台湾。不料途中被清政府查获,当时地方官员索要巨额贿款,遭村民拒绝。后来,清政府派人围剿西畲村,不少村民被迫逃离他乡,其中三房宗亲多数逃往台湾省(全村共三房,一房宗亲逃往广东,二房仍居西畲村)。此后,由于日本人占据台湾,海峡两岸陈氏宗亲失去了联系。 

台湾宗亲有上千人  散居台中县丰原市

抗日战争结束前,家住安海镇区的陈振同,突然接到台湾丰原郡陈姓宗亲托人送来的寻根书信。“我父亲当时是个生意人,刚好有机会去台湾,就带着族人的寄托,带着祖谱赶往当时的台湾丰原郡。经过双方认真比对,确认在丰原郡的族人就是从西畲村迁往台湾的陈氏后人。”陈良彬回忆说,此后海峡两岸陈氏宗亲一直都有书信来往。

根据当时的书信记载及父亲的口述,陈良彬说,当时的台湾宗亲主要居住在丰原郡一带,呈散居状态,既有务农,也有经商做生意的。其中一个台湾宗亲名叫陈君阵(陈振同到台湾探亲时,都是他负责接待),带着陈振同四处拜访宗亲。据说,迁台至抗日战争结束前,在台的西畲村陈氏后人已发展至300多人。“以人口增长的规律推算,现在台湾的西畲村后人应该也有上千人了吧。”陈良彬老人说。

寻找陈君阵老人或后人  家住台中县丰原市 

解放后,海峡两岸的西畲陈氏宗亲失去了联系。但陈振同一直保存着过去与台湾宗亲联络的书信及资料,希望有朝一日两岸宗亲能再次团圆。“可惜,一直到1975年我父亲去世,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而那些书信也在文革期间毁灭殆尽,仅留一张台湾宗亲陈君阵的名片。”陈良彬老人感慨地说。

如今,距离两岸西畲村陈氏宗亲最后一次联系,已有60多年时间了。当年,陈君阵送给陈振同的这张名片,除了旁边有几个虫蛀的破洞外,依然保存完整。为了圆已逝父亲的遗愿,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陈良彬老人根据父亲在世时的口述及书信记载,写过多封寻亲的书信托人寄往台湾,但始终杳无音信。十多年前,陈良彬好不容易打听到,安海街上住着一位来自台湾的刘姓男子,其在少年时代巧好去过丰原郡丰原街,也到过陈君阵经营的杂货店买过烟。可惜的是,找到刘姓男子时,他年纪已高,已记不得年轻时的太多细节。于是,这张泛黄的名片成为寻找台湾乡亲的唯一线索。

相关资料:

 陈良彬住址: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畲村(清代时的地名为:泉州南门外九都西畲村(灵源山边)),寻找家住台中县丰原市丰原街的陈君阵或其后人。

渡台信息:

 陈氏先人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迁往台湾省台中县(日据时期叫台湾丰原郡丰原街,现在地名应叫台中县丰原市丰原街)。抗日战争胜利前,台湾宗亲曾托信至大陆寻根。此后,泉州老家的族亲陈振同老人,曾经先后(第一次是抗战胜利前,第二次是1948年)两次前往台湾探亲,当时台湾方面负责接待的宗亲叫陈君阵(此人在台湾丰原郡丰原街市场前,经营一家杂货店,店名叫陈君阵商店),当时年龄30多岁,如果还活着估计100岁左右。

大陆祖籍地联系电话:13559515566

联系人:陈先生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