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cui)出自姜姓,起源山东,祖宗姜太公。 《元和姓纂》及《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姜姓,齐太公生字公 ,生嫡子叔乙,让国,食采于崔,遂为崔氏。”由此说来,崔姓中国人是出自齐太公姜子牙的直系后代,他们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当初崔氏始祖所居以得姓的崔邑,根据后世考证,就是现在山东章立西北的崔氏城。《左传》上所记载的“襄二十七年,崔城请老于崔,”指的正是这个地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渊源的古老地区。春秋时齐有大夫崔杼。东汉时有儒生崔骃。三国时魏有司空崔林。南北朝时北魏有大将军崔浩、著名学者崔俊。唐代有诗人崔护、崔颢。宋代有名画家崔白。明代有吏部右侍郎崔恭、安庆卫指挥使崔文、画家崔子忠。
高(gao)出自姜姓,起源渤海,祖宗公子高。 以邑为氏,据《广韵》所载:“姜太公六世孙文公有个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县)称为公子高。其孙名 ,以祖父封邑为氏,称为高 ,其后遂为高氏。” 以父王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亦称高氏。盖春秋以后之高氏出于齐国。《左传》记载:“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为上卿也。”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高克。东汉上古太守高诩;著名学者高诱,著有《战国策注》。宋代有名将高怀德,太尉高俅。元代邢部尚书高克蓁。明代有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清代有诗人兼画家高其佩。
章(zhang)出自姜姓,起源鄣国,祖宗姜太公。 《古今姓氏辩证》记载:“系出姜氏,齐太公支孙封国于鄣,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通志·氏族略》记载:“章氏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子孙封于鄣,为杞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望出豫章。” 秦代有大将章邯,秦二世时官为少府。汉代有大夫章明,宋代有朝清大夫章冲;殿中侍御史章谊;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章颖,临江人,著有《南渡十将传》右丞相兼枢密使章鉴;校书郎、太常寺丞章衡;谏议大夫章元振;丞相章得象,宰相章敦。明代有袁州知府章庠,工部尚书章拯,经学家章潢,礼部右侍郎章敞。清代有画家章诏,史学家章学诚、章大来。近代有章炳麟。
贺(he)出自姜姓,起源河南,祖宗庆公。 《通志·氏族略》上说:“贺氏,即庆氏也,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姓氏考略》记载:“后汉庆纯,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望出会稽、河南。”《元和姓纂》记载说:“齐公族,庆公族,庆公之后。”东汉时有贺纯。三国时吴有中书令贺邵。晋代有光禄大夫贺循。北魏时有雍州刺史贺拔岳。隋代文帝时有右武侯大将军行军总管贺若弼。唐代有著名学者贺纪;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有画家贺真、词人贺涛。元代有贺胜。清代道光时有工部尚书贺寿慈。
柯 (ke) 出自姜姓,据《路史》载,周朝齐国姜太公后有柯氏。 宋代有柯梦得。明代有官吏柯乔。清代有柯维桢;清末台湾抗日武装首领柯铁。
卢 (lu)出自姜姓,起源卢邑,祖宗姜太公。 《元和姓纂》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奚,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即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我国的卢姓,既然是创自齐太公的曾孙奚,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卢氏的得姓,是由于“氏采于卢。”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根据考证,就在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西汉有燕王卢绾。东汉有卢芳、植北中郎将卢植。后魏有卢内。唐代有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卢知猷,有卢氏宰相八人,诗人卢照邻、卢纶、卢仝。五代后唐有著名画家卢汝弼。宋代有卢斌。明代有卢安世;抗清名将卢象升。清代有广东总督卢崇俊;两广总督、经学家卢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