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灵山寺和潮汕洪氏之间的密切关系 (3)

2009-07-20 15:3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洪老爷开口:“老朽此来,一为礼佛,二为贡僧。愿再献田地一片给寺院,以作香火灯油之用。” 此时灵山寺因僧人日益增多,大颠正有意为他们扩建“

洪老爷开口:“老朽此来,一为礼佛,二为贡僧。愿再献田地一片给寺院,以作香火灯油之用。”

此时灵山寺因僧人日益增多,大颠正有意为他们扩建“生产基地”,以免使“农禅并重”的禅风流于虚说。听后甚喜,说:“阿弥陀佛,多谢檀越美意,不知檀越愿捐多少?”

“舍下田地广袤,阡陌连云,丛林叠岭。只要师父开口,老朽决不食言。”

大颠呵呵大笑:“善哉,善哉。”

洪老爷再次表态:“愿随禅师化度。”

“好,田地为天下物,也即日下物。贫僧只求檀越布施一袖影之地。”

洪施主心中自忖,和尚欲以袖影化度田地,不知是何意思;又已知大颠乃得道高僧,一袖影之地定然大有文章。他已决意舍家事佛,也不生悔意,依然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早晨,大颠和尚和洪老爷来到灵山寺后主峰草勾尖岭顶。只见大颠手拄乌藤禅杖,头戴玉拂禅帽,身披绛红袈裟,足登橙黄僧鞋,真个气派非凡。须臾,红日跃出海面,整个灵山寺方圆数十里内罩在万道霞光里。大颠便说:“看好,贫僧向檀越划地了。”说罢即轻舒广袖,手臂只一举,红日下便出现一只袖影,且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而下,不多不少,大颠袈裟伸出的袖影,罩住的恰好是洪老爷所有在灵山这一带的山林田产,一亩也不剩。洪老爷慌忙跪下说:“菩萨保佑,治子洪圭愿舍田宅入寺院。”

大颠只是微微一笑,说:“出家人岂可断人生计后路。”说毕,一阵清风徐徐吹来,那只袈裟袖日便被吹卷一角。笼罩田园山地的袖影自此不再移动。洪老爷细看,那影子状如一领袈裟披放在大地上。洪老爷余下的田产还有一大片,正沐浴在瞳瞳日光里。他大为叹服,说:“天下田,日下物,也即禅师袖里物。老朽便将其布施入寺,愿我子孙日后在佛前种福田。”

洪老爷回到家中,即命仆役前往丈量“袖影之田”的面积,交割与灵山寺。至今灵山寺前的田地,仍被当地人称为“香灯洋”。洪老爷与大颠从此结下深厚因缘,成为灵山寺初一刨时的最大檀越。

那洪老爷不是别人,正是潮汕洪氏开基祖洪圭。

洪氏出自炎帝神农氏派下,先发祥于甘肃敦煌,后迁居南下。洪圭之先祖“王胡乱华”时避乱迁居福建莆田涵头乡。至洪圭,与祖父、父亲三代联举进士,先后为朝廷命官。洪圭字大丁,据《潮州志》记载,他原为唐德宗时代的工部尚书,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谪为潮州刺史。因见潮阳贵山都山水环秀,遂作宅龟山,落籍潮阳。洪氏捐舍田产建灵山寺之事,洪氏族谱和志书均有记载。潮阳幽岭的山地,即今灵山寺一带,乃是洪氏封地。大颠为建灵山寺,曾求助洪圭。洪圭施舍田产15顷为寺产,并捐资兴建禅院。后其孙洪奋虬、玄孙洪宗启两进士,又先后舍田逾千亩归灵山寺所有。据说,洪氏子孙与灵山寺为邻,又有功于灵山寺,子孙很是兴旺发达,历代中进士者很多,累代为官者也不少。洪氏作为入居潮阳较早的姓氏之一,在民间很有影响。洪圭及其子孙先后建造练江南北岸的泥湄、肖渡、洪使、麒麟等石桥。在乡里前后修建遭路50里。还曾在潮阳境内扶危济困,赈恤灾民。洪圭子孙洪垢山于宋代时创居澄海冠山乡,洪义城也于这个时间前后创居东林头乡,洪喜谦创居饶平,其子洪嫩绪迁居澄海云峤乡创祖,使洪氏子孙遍布潮汕。

总之,潮汕洪氏,以洪圭大下为入潮始祖。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