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姓氏杂谈:“胡姓汉化”与民族交融(2)

2009-08-07 15:35
来源:恶人谷珠楼 作者:佚名
与此同时,地处华北的晋国也融合了北部的戎狄之邦,兼并20余国。散居于山东和苏北以及辽东等地的莱夷、风夷、黄夷、兰夷、白夷、赤夷、林方、人方

与此同时,地处华北的晋国也融合了北部的戎狄之邦,兼并20余国。散居于山东和苏北以及辽东等地的莱夷、风夷、黄夷、兰夷、白夷、赤夷、林方、人方、孟方等数十个夷族部落、方国也逐步为齐、鲁等国所兼并,融入华夏族的集团。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激烈动荡和诸侯兼并,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的众多“夷狄大姓”多融入华族姓氏。

夷夏姓氏交融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是西晋末年到隋唐的“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北方的民族。

匈奴亦称“胡人”。据《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也即古代文献中所称之“鬼方”、“昆夷”、“猃狁”、“犬戎”,与华夏族有近亲关系。

汉代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下归附汉朝的称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南匈奴逐渐南移,东汉末年进人今山西、陕西及辽宁、河套一带。入塞匈奴因汉初和亲政策,刘姓公主下嫁匈奴,故从母姓为刘氏,此外尚有呼延、卜、兰、乔四支贵族姓氏。

羯族一向依附匈奴,为入塞匈奴中之羌梁部,散居于上党郡一带,与汉人杂处,改用汉姓,如建立后赵之石勒即是羯人。

氐族自称为盘古后裔,上古时代就与殷商有交往。魏晋南北朝时居于武都郡及甘、凉一带,后逐渐入关与汉人杂处,改用汉姓。

羌族又称西戎,西周时就有姜姓之戎与姬姓之戎,与华夏族有较近的血缘关系,散居于凉州(今宁夏、甘肃一带)各地,较早采用了汉姓,如后秦国的姚苌即是。

东胡鲜卑族世居辽东、辽西及塞外,东汉桓帝时始建立国家。魏晋之际,其诸部大人中的宇文氏、慕容氏、拓跋氏相继兴起,并渐次迁入内地与汉人杂居。

在“五胡乱华”的135年中,五族统治者先后在华北及巴蜀建立过16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