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姓氏杂谈:“胡姓汉化”与民族交融(4)

2009-08-07 15:35
来源:恶人谷珠楼 作者:佚名
金姓族人,隋代称靺鞨氏,据渤海称王,姓“大氏”。后为契丹所灭,有族人避居高丽完颜部,改姓完颜氏,宋代统称之为女真族。女真族建立政权,立国

金姓族人,隋代称靺鞨氏,据渤海称王,姓“大氏”。后为契丹所灭,有族人避居高丽完颜部,改姓完颜氏,宋代统称之为女真族。女真族建立政权,立国号为金,其贵族著姓有完颜氏、钮祜禄氏等十余个姓氏。其后又演化为满族,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公元1636年入关,成为清朝统治集团。

元姓族人,其先世与回鹘、突厥有较近的血缘关系,隋唐时期称为“蒙兀室韦”。唐代中叶逐渐与居住于蒙古高原的突厥人相融,成为蒙古族的祖先,由于民风强悍,且以游牧为生,各部落之间兼并激烈,到十二世纪时,只剩下蒙古、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五大集团。由于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善于用兵和团结其它部众,先后击败了其它部族,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国,号称“成吉思汗”,其所统辖的漠南、漠北统称为蒙古地区,其部众称为蒙古人。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基本上奠定当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元姓著名姓氏有伊喇氏、扎拉尔氏、奇氏、伊奇哩氏、鄂尔和达氏等十余个。

清姓族人的姓氏,习惯上称之为满姓,满洲语称之为“哈拉”,其姓源与金代女真一脉相承。如金代的“古里甲氏”,就是满洲的“瓜尔佳氏”,汉化为关、白、石等姓;金代的“纥石烈氏”为满洲的“赫舍里氏”,汉化为高、康、何、卢等姓;金代的“浦查氏”为满洲的“富察氏”,汉化为富、傅、李等姓。而金代的“完颜氏”因系王室之姓,到清代时仍称“完颜氏”,汉化为王、汪等姓。

在辽、金、元、清四大族姓中,以清姓所含姓氏为最多。据《八旗通志·八旗满洲谱系》所载,满洲“哈拉”(即姓氏)共达600多个,其中新满洲姓氏139个。满洲姓氏中最著名的有八大姓氏,即董(董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多)、祈(齐佳氏)、富(富蔡氏)、安(纳喇氏)、郎(钮祜禄氏)等八大姓。

清代从康熙、雍正年间之后,逐步改为汉语,接受汉族文化,八旗子弟往往改用汉姓。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层贵族不愿放弃原有复音姓氏,并称之为“满洲老姓”。如清代皇族的“爱新觉罗氏”一直延续270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改用汉姓。但所用姓氏,或借用家族谱中的字辈排行(如薄、毓、恒、启)、或使用原名中的“首字小姓”,类似古代的“以名为氏”、“以字为氏”的作法。此外,延边的朝鲜族,南方的苗族,台湾的高山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使用了汉字姓,其中朝鲜族所用407个姓氏,早在十五世纪时已经汉化。

以上各少数民族所用的汉化姓氏,绝大多数已收入流传至今的《百家姓》中,成为中华姓氏文化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姓氏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共有的文化瑰宝。

(责任编辑:绵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