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繁荣,各民族人民间商品交换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交往的频繁,复杂、多样的少数民族的姓氏问题,引起人们兴趣与关注。本文试就我国少数民族姓氏问题作一浅探。
一
我国汉族的姓氏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大概相当于伏羲时代出现。而我国少数民族姓氏出现则迟于汉族。其中出现最早的要算满族、白族和藏族。满族姓氏出现于满族先祖肃慎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当于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白族、藏族的姓氏出现于南北朝,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汉族姓氏源于上古伏羲时代,秦汉后普及,比较稳定。我国少数民族姓氏,由于历史上受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干预,再加上他们被迫索居高山远海,深林漠野之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呈现既稳定又多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以汉族姓氏的历史、渊源与特点来概括少数民族姓氏。我国少数民族姓氏情况大体可分二类:
(一)有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一般与汉族一样,姓在前,名在后。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回族、白族、裕固族、羌族、毛难族、京族、壮族、满族、朝鲜族、布依族、独龙族、瑶族、东乡族、仫佬族、仡佬族、赫哲族、黎族、达斡尔族、侗族、土家族、阿昌族、畲族、撒拉族、土族、水族、苗族、藏族、保安族、鄂伦春族、纳西族、锡伯族、崩龙族、鄂温克族、僳僳族、景颇族、哈尼族。还有名在前,姓在后的维吾尔族等38个民族。
(二)无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的少数民族至今只有名而没有姓氏。如蒙古族、傣族、门巴族、布朗族、拉祜族、高山族、普米族等民族。他们外出工作或读书时可以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