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中国少数民族姓氏浅探(一)(2)

2009-08-11 16:08
来源:百度贴吧 作者:佚名
二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范围广阔,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特点。加上受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干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那些政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范围广阔,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特点。加上受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干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那些政治性的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至今还有没有姓氏或借用汉族姓氏的。因此,我国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方式别具一格,范围广泛而多样:天文地理、人神鬼怪、动植物、宗教信仰、联姻亲属、语言言节、地名、借用等等无所不包,粗约分类,大约有下列十种:

(一)以地名取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姓氏中,有不少是以他们长期聚居地为姓氏,即氏族产生地——氏族名称——地名,形成一体化。汉族先祖黄帝姬姓也是如此,是以其始祖母居住地——母系氏族社会产生地于姬水——其母系氏族社会就叫姬姓氏族——地名叫姬水——其女首领叫姬姓。此类情况,少数民族有满族、独龙族等8个民族。满族,据《满洲八旗氏族通谱》记载,原姓氏觉尔察氏、叶赫那拉氏、完颜氏、宁古塔氏、章佳氏等姓氏,均系母系氏族社会产生地——氏族名称——地名——姓氏。

(二)以图腾为姓氏

母系氏族社会是图腾社会。在少数民族中,以图腾名称命名姓氏的还不少。后因种种原因转为汉字,取第一个字或转音取汉字姓。如僳僳族的“瓦扎扒”(鱼图腾)转为汉字姓余;“尼切扒”(霜图腾)转化为汉字姓霜,哈尼族“楼牙”(图腾)转化汉字姓王,“楼比”(图腾)转化为汉字姓杨;“苟角”氏族图腾转为汉字姓张。

(三)取氏族或家族名称为姓氏

上述满族姓氏和苗族、崩龙族等10个民族姓氏,均取氏族或家族名称或聚居地名称为姓氏,后因种种原因,以其氏族或家族名称转为汉字,并取第一个字为姓氏。如裕固族“孛乌勒”家族成员姓“孛”、“杨拉哈”家族成员姓“杨”等;崩龙族“班”氏族成员姓“曹”、“办耐”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王”、“香木来”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刘”;达斡尔族“精克”民族成员姓“金”、“敖拉”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单”、“鄂尔特”氏族成员姓“鄂”或改为汉族姓“于”。贵州台江苗族“吴汉”家族成员姓“吴”、“郎尔”家族成员冠用汉姓“梁”;云南永宁加泽乡纳西族氏族“西”、“牙”、“峨”的“油岩”、“甲沙”、“拉本”的三个家族,改用汉族姓“石”、“杨”、“旺”。满族,肃慎时相当我国西周时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形成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血缘组织,一个大的血缘集团是一个“哈拉”,“哈拉”是氏,是姓氏的意思,如觉新觉罗氏,“觉罗”是“哈拉”,即姓氏意思。满族均有“哈拉”,它是与母系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从产生至清朝灭亡前夕,几经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其姓氏照旧一脉相承,均以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命名的,从满族祖先女真人的姓氏大量史册典籍记载中可佐证,只是译音所用的汉字不同而已,如《金史》“蒲察”、“纳剌”的译音用汉字与清代译音用汉字“富察”、“纳喇”等等不同,但皆为同一姓氏。满族每个哈拉又有自己的哈拉达(即姓氏之长),保留至1915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